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章 一年三熟(2/3)
大秦,当年想找出八石产量的地,都不一定能找得出来,得撞运气

    屠睢扑到田里,亲切地抚摸着土地,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年三熟的土地

    “它一年三熟啊哈哈哈哈哈哈”

    带路的越人没多想,脱口而出“稻子不是本来就是一年二熟到三熟吗”

    被屠睢恕视“你懂个屁”

    带路的越人简直后悔说了那句话,他发现就在他说完之后,不少秦兵都眼睛红红地盯着他,就好像就好像冬天找不到猎物的部族,盯着猎物最多部族时,羡慕嫉妒以及后悔的眼神。

    他们后悔什么越人迷惘。

    王离吐出一口气,轻声道“我后悔了,要是早知道百越有这样的土地,哪怕是磨,我也要磨大父亲自出征,打下百越。”

    屠睢扑得太猛,扭到了脚,一瘸一拐走回来时,就听见了这句话,不仅不生气,还赞同“彻侯要是能挂帅,恐怕早几个月就能够打完了,还能在百越收到两个季节的粮食。”

    那像现在,居然只有一个季节光是想想,屠睢肠子都要悔青了

    王老将军尚在,陛下却让他出征他也明白,是为了培养他,避免大秦将才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可早知道百越如此重要,匈奴、月氏、乌孙、呼揭哪个不能让他练兵非得用百越来浪费

    按份儿均匀计算,百越能达到亩产十石,哪怕南橘北枳,把稻种移植到秦境内,没有十石,五石总有吧秦稻的产量可达不到均匀五石。

    “何况一年三熟哪怕它亩产二石,那也比只有一年一熟的秦稻得到的粮食多”

    屠睢并不懂什么热带什么气候,他下意识就以为,百越的稻种移到大秦也能一年三熟。

    他兴冲冲地向始皇帝说完自己的想法,语无伦次道“粮食多了,黔首家里就会有余粮,会少一些人饿死了国库的税收也可以变多了”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在古代,粮食价格的高低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如果粮食产量提上去了,价格也稳定在不高不低的水平,就能解放不少劳动力去其他地方,而且,吃饱喝足后家里还有余粮,百姓就会有心思去提高生活品质,商品的售量就会增多,国家的商税便会上涨,形成良性循环。

    青霓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她还是残忍地告诉了屠睢,移植了稻种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顶多南方地区能够一年两熟。

    此次征战百越,始皇帝有考虑到天气炎热,特地调拨了不少原楚国人入军,楚国地处江南一带,楚人相对来说比较抗热。

    当然,再热也比不过百越,他们到了这边,一样受不住这种快把人烤熟了的天气。

    而江南,是粮食生产大户。

    听完神女的话,立刻就有楚人兴奋地说“够了够了一年两熟也够了我第一次见到可以一年两熟的水稻”

    哦,对,哪怕是南方,在秦朝也还没有早稻类型品种,全是一季稻。汉代异物志上记载“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一年两熟的稻子能被记载成新异物产,足以证明在秦汉时期,一年两收的双季间作稻,在南方从未出现过。

    青霓想起来这茬后,就对着那位前楚兵微笑地点点头,前楚兵脸色倏地一变,红着面颊低下了头。

    带路的越人立刻不舒服了,“母神”他操着浓重口音的秦官话,眼巴巴瞧着青霓,“山地那边,也有稻,很大很大的一片稻田”

    “山地”王离瞪大了眼睛,“你可别瞎说哪怕我从来没下过地我也知道,山地怎么种水稻”

    越人洋洋得意“你们的稻做不到吗那我们的肯定是母神的恩赐不止能种在山里,平时好久没下雨,或者下了太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