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除了为生活奔忙,就只有村头三亩地,村子里稍微发生点儿什么事就能在人们茶余饭后聊上好几个月。
他们的生活,是真的无聊。
但因为他们生活在底层,也没人在意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无人想过为他们增加娱乐。
不只是他们,就连贵族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儿去。
若不然,小说家这种到处打听八卦,再艺术加工出来传播出去,引得人人自危的诸子百家之一,怎可能留存至今
早就被所有贵族联合起来剿灭了。
而从未经受过如此大量的八卦冲击的朴素老百姓们,自然很快就被报纸上满篇的新奇八卦抓住了视线,一个个或看或听,总之全都津津有味,完全不舍得离开。
毕竟,吃八卦是人类天性。
而相较于这些八卦,之前那份报纸上虽然文笔出众,却因为是文言文书写,导致百姓听得云里雾里的文章,吸引力自然就不够了。
更何况,那些文章还全是大道理。
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书写者满满的负面情绪,根本无法给人以积极感受。
在没有其他竞争者的时候,这样的文字当然可以引得许多人不懂的人趋之若鹜;可一旦出现了其他更符合大众需求的竞争者,这样的文字便会被他们毫不犹豫地摒弃。
故事总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打动人。
就算有人仍旧会去但花在上面的时间与耐心,都会大大减少。
这种情况反映在现实当中,最显著的就是
第一份私人报纸的销量瞬间暴跌,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赵馨那份刚发行的报纸,销量火爆。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现象夸张,但事实就是,这时候的百姓刚解决温饱问题,手中余钱并不算多,且习惯了藏起来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他们当然愿意在娱乐上花钱,但也并不愿意花太多钱。
每天一份报纸,就已经是他们愿意在娱乐上花掉的最大限额了,多了他们就会觉得奢靡,认为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了。
而两份报纸中,如果一定要买,他们当然更愿意买自己更能理解,也更容易给他们带来欢乐的八卦报纸了。
毕竟这份报纸买回家,还能让家人看,让邻居看,让亲戚看。
就算不识字,这不是还能让自家或邻居家正在读书的小孩帮忙读出来
不过是八卦而已,又没有高深的理论,只需要阅读者认字就行。
若是记性好的,将上面的故事记下来讲给他人听,还能从其他人的目光中获得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赵馨趁胜追击,在报纸的第二期上刊登了集齐了上千个八卦的八卦王杂志的发售预告。
杂志不贵,却也需要几十份报纸的价钱才能买到。
于是,所有对这本杂志感兴趣的人都勒紧裤腰带开始攒钱了。
首先,就是缩减花在其他娱乐上的钱。
看八卦的欲望很难忍住,但看那些读书吵自己根本不懂的架,难道还忍不住
于是那份民办报纸的销量,又一次暴跌。
民办报纸背后的老板对此欲哭无泪,为了挽救甚至花高价去请了许多有名的学者。
然而,这个决策无疑是错误的。
当学者们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后,第一期名声传去后销量还有所回暖,但仅仅在第二期,报纸本就惨淡的销量便雪上加霜
因为这些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