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后真正能考中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三十人。
而就算是中了进士, 也并不代表能立刻入朝为官,大齐规定考中的进士还需守选三年,三年之后才有资格去参加吏部的常调铨选,才有可以做官的可能。
也有更快的方式,进士考之后若是想立刻入朝,那便去参加吏部主持的“科目选”,参加书判拔萃考试。
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可见进士考有多难,而这之后的书判拔萃考试只会更难。
但这依旧是最受欢迎的得官捷径,因为只要考中便不需要等待漫长的三年,皇帝会立刻授予考中的学生校书郎等名声好又十分有前景的好官位,以后能成为天子近臣的可能性也极大。
当然这些都在进士考之后, 如今谈论这些为时过早。
每一位被钦点的主考官身上都不会太干净, 未曾考中的贫寒学生许是不知, 但姬桁等人知晓的清楚。
不说其他只说三年前的主考官崔让, 皇帝钦点崔让为主考官,自钦点之后崔府门前来人便络绎不绝。
而三年前考中状元的,是当朝太傅的小儿子。
是位颇有才气的公子, 但后来崔让曾在闲聊时说起过, 进士考之前,曾有一位太学的老师吴武陵也来找他, 拿了他的学生的一篇文章给崔让看。
崔让看完,确实是篇好文章。
于是那位老师见此当即道, 既然你认为是好文章,那今年你便应该点他做状元。
试还未考,已经有人来与崔让要状元的位置。
崔让并未答应,因为状元之位他已经许给了太傅的那位小儿子。
而后来出榜,那位老师推荐的学生,虽未考中状元,却也被点了第四的好名次。
当初先帝提出科考是为了提拔贫寒子弟,可所有人却心知肚明,能够走进朝堂的贫寒学子寥寥无几,而每次科考的主考官,几乎可以掌控这些学子的前程余生。
自先帝提出此行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虽然反对声不断,但所有人都习惯了。
可如今这个人成了姬桁,许多人好像又变得不习惯起来。
许多人还是怕姬桁的,尤其是之前经历过牢狱之灾的那些学生,看到与他们年岁相仿,甚至年轻许多的俊美考官,根本不敢抬起头。
可畏惧不等于承认。
考官无德无所谓,可考官无才,学子又怎会服气,想当初的主考官,哪个不是才学出众的文士,可姬桁算什么
但没有一个人敢对姬桁露出半点不敬。
就连季瀚池这等狂妄至极之辈也安分的很。
季瀚池记得公主与他的提醒,公主曾隐晦的与他说,我可以给你这个名额,但也有人能去了他的名额,不要得罪了不该得罪的,就连她也应付不过来的人。
长宁公主没有具体说是何人,只不过随口又提起了生辰那日,笑着说姬桁居然会答应来她的寿辰,可真是让她在这京城里涨足了脸。
一句罢了,季瀚池便明白了。
姬桁是连长宁公主都不敢惹的人。
看似风光却实则拮据的生活,在京城挣扎的这些年岁,季瀚池已经明白了太多,所以就算心里再如何看不上姬桁,却也不因为这些而丢掉来之不易的机会。
他甚至略有些紧张的随着众学子接受盘查,尽量低调的不想让姬桁看见他。
可等进了大殿后,季瀚池才发现自己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