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章 序(1/2)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历城也算沐浴到了其中的头几缕,涌现出数家全国闻名的电器制造厂。

    那些年里,“历城制造”四个字全国上下家喻户晓,新婚小夫妻们置办“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其中一大半都出自历城。风风光光地绑上大红花拉回家,放在婚房里,是那个年代条件宽裕人家嫁娶的标配。

    电器制造业的兴盛带动了当地经济迅速发展,没过几年,历城的犄角旮旯处处都挤满了人。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北边那座土砖砌成的城墙当时还是城市的边界。这样的城区承载能力显然无法适应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厂长们举着望远镜都没法儿从人堆里找到建新厂房的地方。

    正值春风得意马蹄疾,岂能被区区没地方建新厂这种小事绊住发展的脚步

    那时的上海刚刚正式设立浦东新区不久,已然为上海了新空间,发展了无限机遇,效果拔群,引得各地纷纷效仿。历城的领导说咱们也学习成功案例建一个新区呗说话间就在地图上打破了城墙的桎梏,提携了城北的一个区。

    建厂房、建住宅,缺什么盖什么,雷厉风行,说盖就盖。在老城区连年盖房早已练熟了手的那批人眨眼间就建起来了新的一座“小历城”。

    今天再回头看,保守的思想和不断复制已有模式的盲目发展注定走不长远。

    当“三大件”的旧有款式市场达到饱和,当“结实”、“耐用”不能满足人们好奇求新的欲望时,科技含量成为家电业新的“生命线”。

    历城的电器厂日渐衰落,政策扶持也无法打破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名噪一时的大厂迎来业界的严冬,越是体型庞大的厂子越受不得寒,冻死得越快。

    裁员、改制,皆无力回天。

    最后这些家电厂或是成为其他品牌的代工厂,或是倒闭解散,“下岗”一词成为那几年里无数家庭的痛。

    历城从政到商再到老百姓,无一不迫切希望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口,让这座老城转变路线,焕发新的光彩

    一年又一年过去,新一届领导们上任了。

    新市长从外省调来,翻翻近几十年的资料,研究研究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啊。今天修一条路,明天改一块棚户区,这么东一块西一块像打补丁一样,钱花出去不少,时间耗费也不短,城市形象依旧没有大幅提高。

    毕竟自己还没把自己收拾体面呢,就这个样儿,谁来给你投资

    他打报告,说按当年社会环境,缓解人口压力确实只能那么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除改造老城区外,我们必须狠下心来,坚定不移地给历城旧貌换新颜

    他说了他的构想,在历城东面,现在还是有些荒凉的县城那儿建起一座能够服务历城甚至服务全省的经济新区,其中一条笔直宽阔的马路横贯东西,这条路就以历城的市花命名,叫做“莲花大道”

    以市花命名,代表着这条路和历城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它荣了,历城也荣

    建好它,将决定历城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甚至五十年的命运

    各地的文化学者、建筑专家、城市专家汇聚一堂,商议新区事宜,这局那局、金融、科技、教育等各部门的人在后面坐成一排等着领地皮。

    讨论再讨论,意见综合,调整改动。

    会议像车轮战一般开了一场又一场,唇枪舌战的交锋之中,疲惫的领导灵光一现,掐指一算,指着未来莲花大道的黄金地段说,巴子巷那个三星级的市招待所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发展需要了,老城区洋品牌的两家五星级酒店首先从地理位置上就不便为新区建设及时的服务。我们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