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又是一年年关。
彦哥儿外出读书整一年,终于能够回乡见一见家人。
腊月二十左右,柔儿就每天派人去城外相迎,二十四这天,总算把彦哥儿盼了回来。他随车带了许多土产,有给家里人的礼,有给朋友们的礼,还有不少预备给柔儿拿来迎来送往用。
这一年,他长高了不少,柔儿从垂花门迎出来,看见个高瘦的少年朝她走过来,穿着素白的儒衫,鬓若刀裁,朗目浓眉。柔儿一瞧见他的脸就落下泪来。
少年在青石路上跪下去,“娘亲,孩儿回来了。”
柔儿捧住他的脸,上上下下一遍遍地打量。瘦了,从前一团孩子气的脸有了属于成熟的棱角。他正在蜕变成一个大人。
一家人聚在一起,自是无穷的和乐。
除夕夜,远在关外,正在军中历练的霍骞仰躺在黑漆漆的草原深处。
天上无星无月,只有黑压压的浓云漂浮在天边,瞧来是那么近,好像那团黑云随时可能吞噬大地,吞噬世间的一切。
他在这里已近半年,军中生活自然辛苦,可至少这里没有人处心积虑的想要他死,他父亲再如何痛恨他,手也无法伸到这里来。
他会在此沉寂数载,积攒一些军功,替自己来正名。
偶尔他会想到远在浙州的那名姑娘。
一无所有、一事无成的他,着实是配不上的。
他的成长还需时日,可她应当已等不得了。
若是晚几年遇到,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可若是晚几年,她应当早已嫁做人妇,怕是他连结识她的机会都不会有。
命运早注定了,她是他终将会错过的人。
想到此,他胸腔隐隐闷痛起来。
这思念与痛,就是喜欢一个人的证明和代价么。
在他仓皇狼狈的逃生路上,在他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过程中,他遇到她,已是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了。
就这样吧,他想。
等他强大起来,战胜了命运那日,他再重新走到她面前,那时,他才有资格说一句,我喜欢你。
便是她嫁了人,便是她已经生儿育女,他也想试一试,能不能和她在一起。
“霍参将,霍参将”
远处的人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霍骞拍拍身上的草叶和灰尘站了起来。从地上拾起刀别在腰上,跨步朝营地走过去,立在火光通明的帐前,扬了扬下巴道“怎么回事”
几名官兵带着一队人围在他的帐前,那些人均是百姓打扮,格外打眼的是个面上有疤的男子,年约二十六七岁,鬓发竟已白了少许。
“这是蒯首领和姜二当家,后头的是他们山头的兄弟,如今收编在咱们营里,黄大帅说,叫把人交给您调理几日,先熟悉熟悉了营里的规矩。”
霍骞在军营没什么实权,资历浅又是个容易给人轻视的“小白脸”,平素不怎么显山露水,多数便做做旁人不愿意做的文书类的差事。如今把一队山匪交到他手里学规矩,多半那黄将军有想瞧他笑话的意思。大伙儿谁不知道,山贼自来是最难管的,便是接受招安编入营队里,一向也不那么守规矩。
霍骞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那属下笑嘻嘻地奉承他,“霍参将,这可是个肥缺儿,到底是您这样的读书人受将军重视,不像我们这些粗人,只能风里雨里的奔命。”
霍骞明知他是在讥讽自己,却苦于无法发作。
等那几个兵卒去了,“蒯首领”上前拍了拍霍骞的肩,“霍参将,您别担心,俺们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