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依不饶,是不是想讨个说法他只得放下面子,主动向她解释,“上次的事,并非贫僧本意。当时施主走火入魔,贫僧是不得不出此下策,伤着了施主,还请施主见谅。”
公主唔了声,“走火入魔”无赖地笑了笑,“没错,我是对释心大师着了魔。”
释心蹙眉,很快扫视左右,唯恐别人听见他们的对话。但这个动作做完,他立刻就后悔了,心浮气躁不成体统,看来是该到佛祖面前忏悔去了。
好在他能自控,调节心态的能力也很强大,便问公主“施主不打算回上京了吗”
公主坦荡地嗯了声,“大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在这伙房找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果然人不能游手好闲,必须通过劳作找到活着的价值。本公主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闪闪发光,这两天帮着淘米扫地,虽说有些辛苦,却过得十分充实。”
释心听她说完,忽然觉得她入寺似乎也不是坏事。
环境可以重塑一个人的心境,过去她娇纵跋扈,没吃过苦,因此不屈不挠心比天高。来到达摩寺,寺里青灯古佛,粗茶淡饭,要什么都得亲力亲为,她逐渐适应这样的日子,返璞归真后,也许就此脱胎换骨了也不一定。
释心道“施主能这么想很好,稍稍劳作,修身养性,假以时日会发现不一样的大我。”
公主赞同地冲他眨了眨眼,“大师懂我。”
这就是她刚才忽然发掘的新战略,强攻不得,可以智取。
一位需要受菩萨和释心大师点化的公主,红尘中一粒浸泡过蜜糖的沙,看似活得无忧无虑,其实内心是空虚的。和尚喜欢讲小我大我,公主就陪他念念阿弥陀佛,毕竟是奔着成亲过日子去的,先交交心,谈谈理想,当他发现达摩寺外的世界也有一个理解他的人,就不会一门心思非出家不可了。
啊,公主觉得自己真是个懂得剖析人心的小天才,她现在也是有工作有责任的,不是毫无价值的社会闲散人员了。这达摩寺里没有其他镬人,人身相对安全,每天早中晚还能见释心大师三次,显然比在外面追着他跑省心多了。
公主欢欢喜喜吃了块豆干,奇怪仔细嚼一嚼,居然嚼出了肉的味道。
她惊诧不已,拿筷子一指,压声问“斋菜里怎么会有肉”
释心道“这是素肉,初一十五民间布施的,口感像肉罢了。”
公主恍然大悟,看看,人多么善于在夹缝中寻找活着的乐趣。出家人不能吃肉,就做出类似肉的素菜来,既不破戒又成全了斋菜的多种口味,真是一举两得。
公主问“你吃素肉吗”
释心以为她又要往他碗里加菜,便说不吃。结果他话音才落,就见公主的筷子伸过来,把他碗里的素肉夹走了,边吃还边说“浪费是可耻的,我来帮你一把。”
终于这举动引来了邻桌僧人的侧目,一个个都愕着两眼,开始怀疑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渊源。
释心无可奈何,同行的几日,公主和他分食的次数多不胜数,彼此都已经习惯了,但在别人眼里却很怪诞。新来的伙房大娘竟然会从释心大师碗里夹菜吃,这对于知道释心来历的众僧侣来说,无异于石破天惊的爆炸性发现。
公主终于也察觉不对劲了,当即将错就错,喋喋说“你这孩子,这么大了还挑嘴,素肉怎么了,它是素菜不是肉阿弥陀佛,别糟蹋了善男信女的一片好意哎呀,你不吃,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