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看就忍不住挑了一下眉眼,这书看着有点意思本来就想瞄几眼,谁知道,一翻开就停不下来了。等翻到最后一页后面的情节没有了,道“怎么就没了,后面的情节呢。”虽然这故事进入到洞房花烛,已是人间四大喜之一了,还有许多可以写的。
最近看多了穷书生和富家倒贴女的故事,猛然看见一个这样的还挺喜欢的。
毕竟谁不想要一个乖巧听话的哥儿呢。
店小二在旁边看了半天,他的这个不苟言笑的掌柜的笑起来还真有点渗人。
等掌柜的回过神的时候,见店小二眼观鼻口关心的。
掌柜的道“立刻安排书生抄,找几个手快的。”只要抄完就能卖钱了。
“好。”身边的小二就在旁边等呢。
见店小二出去要去找相熟的穷书生抄写了,又道“你打听一下,这北翁到底是谁,有没有兴趣给咱们也写一个。这外地来的写话本的就是不一样,有两下子。”
他今儿在外头张望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有这个话本卖的钵满盆满的。
“嗯。”
接连两天卖的非常好。书斋的少东家本来是打算卖一个月的量,现在下去不少。
好多人第一天是奔着宣传买的,但第二天第三天好多人就是奔着故事买的。甚至还有买到的寄到外地的好友,这木盒装的送出去也有面子。
这故事实在是动人心肠。一波三折,尤其是知道俩人其实是亲兄弟不能成亲的那一瞬间心都碎了。好在很快得知俩人没有血缘关系,看到最后成亲,宛如自己也成亲一般。
要是真有个对他们这么死心塌地的哥儿,也想对他们掏心掏肺的好。怎么自己就遇不到呢。
于是这话本的热潮一下子席卷了整个县城。要是没看过这个话本简直太落伍了。
当初书斋少东家算的是县里的读书人也不过三四百人,肯定不能都买啊。
但他忽略了一点,除了读书人也有一些纨绔子弟喜欢看,甚至之前有人邮寄给外地的好友,收到回应说他们当地没有让多邮寄几本,这个话本还成了一种土特产,在那些有钱阔少那里流行了开来。
掌柜的就服方书净,老话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这话还真是不假。
写了个话本,一下子挽救了他们书斋长久以来经营不善的情况,周围那些大书斋原本看不上他们。现在一个个也都出来称兄道弟的想想就痛快。
过了一会儿,见少东家过来了。
他们少东家自从科举失意之后先是大半的精气神都被抽走了似得。如今话本的大卖,一下子给他重新注入了精神。走路都带风。
掌柜的看见少东家,忙跟着去里屋的会客厅,直接给他冲泡了一杯茶。满脸笑意道“少东家,我还正想找您呢”
少东家道“怎么了”
掌柜的道“今儿来了个走商的小贩,直接买走了二百套话本,说要去外头行商用。咱们原本打算卖上几个月的,刚才我去盘点发现库房里也只有二百多套,不够卖啊。”这才卖几天,现在全县的人走在哪儿都在谈论书中的剧情,照着这个热度的话,要不了几天就会售罄。他经商这么多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的
少东家早就知道他们家的话本卖的好。但卖的这么好心里头还是重重的跳了一下,也是这老天爷帮他,兴奋的声音都有些变了调子“有雕版在印刷不费什么。对了市面上有没有翻刻的”
“现在还没有,他们就是请人抄书也来不及。”
幸亏他当初听了方书净的话,先囤货再贩售。不然市面上翻版泛滥,他还真不一定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