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王真打算拿话挤兑他几句,大监从里头出来,喊了声叫觐,几人遂噤了声,朝里面去了。
皇帝坐在雕龙髹金大椅上,手里还在翻看一本折子,见人都来了,才放下折子。
“儿臣给父皇请安。”
整整齐齐问安叩拜的声音,这就是天家,即便是亲父子,也得先尽了君臣之礼。
皇帝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话,开门见山道“叫你们来,是因为今天早朝上,刘阁老向朕进言,让朕选一个儿子领兵去清一清边塞动乱,朕想先听听你们的意思。”
皇帝召见为的什么,几个王爷都心知肚明,早朝的时候,宣武门刚出来,他们基本上都得了信儿,皇帝要的哪里是他们的意思,若他指定了叫谁去,谁又敢违抗皇命,特地走这么一遭,是看看他们愿不愿意自愿带兵。
清乱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几千兵马去周旋一月,让波罗心生忌惮,也不必真打起来,各自敷衍了事便罢,往大了说,这就是两国交战的前戏,波罗是块硬骨头,不然当年四皇子也不可能费了几年的时间都没彻底斩草除根。
这事还得他们几个自己掂量,有胆识的揽下,往后就算是出了个头,但也有风险,出了事四皇子就是个前车之鉴。
底下一片寂静,除了四皇子,都在埋头沉思,斟酌着利弊权衡,皇帝等了许久,见仍动静,难免有几分恼意,他强压着怒气,指了怀王道“老二,几个兄弟里你最年长,你先说说。”
怀王支支吾吾了半天,全然没了刚才在殿外的气势,“儿臣儿臣觉得,近年来波罗常惹乱事,咱们大爻也不能助长了它的风气,刘阁老此议甚好。”
皇帝额头青筋突起,“朕是问你这个简直牛头不对马嘴”他转头又看向恪王,“老六,你来说说。”
恪王拱了拱手,缓缓道“回父皇,儿臣觉得,波罗每每入秋便突袭我大爻边塞,也不是为了真想挑起战乱,波罗物产匮乏,此举不过是想掠些吃穿用度,以熬过漫漫冬季,咱们要是因此带兵清剿,在波罗看来,恐有宣战之嫌,届时若两国开战,劳民伤财,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得不偿失。”
皇帝面色稍霁,恪王算是说到了他心坎里,之前那几年不断的征战,国库早就被掏空了,好不容易这几年能缓过来,哪儿能再重蹈覆辙。
但也不可能坐视不管,让边关百姓人心惶惶,他睨了一眼底下的恪王,“那你的意思,这事就不用理会了”
恪王道“当然不是,儿臣以为,这战不能打,但也不能让波罗这样放肆,这件事应该从根源上去解决,波罗无非是缺粮缺衣,若咱们能同他们达成一致,便可迎刃而解。”
这个法子之前不是没人提过,但问题在于谁去,波罗是未受教化的蛮夷之地,可没有什么不斩来使的规矩,有命过去,能不能有命回来都不知道,但又不可能随便派个人过去,卡在了人选这里,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没人愿意提,毕竟谁提了,八成就是得他去。
怀王和谨王齐齐看向恪王,后者再一拱手,“儿臣愿为信使,前往边塞与波罗谈判。”
良久的静默,诺大的御书房连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清晰可闻,皇帝深深看了恪王一眼,这个儿子,他以前实在是忽视了。
“你能有这份心,朕深感欣慰,但这件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波罗蛮横无理,若稍有差池,搭上的可就是你的身家性命,这你也愿意”
恪王挺直了身子,“儿臣既为大爻的王爷,便该一心一意替大爻的百姓着想,常言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但儿臣更觉得该是食民之禄,为民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