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没有挪到另一个班,是因为齐秀才觉得王谨的悟性太好,还经常自觉地预习,自己只需要稍微提点一下他就能做到融会贯通了,所以也实在没什么调班的必要。反正不管调到哪都没人能跟得上他的进度。
私塾里有一个齐秀才族兄的孩子,名叫齐佑,天赋同样十分出众,只是因为父母早逝,没条件读书,耽误了几年。齐秀才考教过之后,不忍心浪费这个好苗子,便把他接到了身边亲自教养,虽没过继的名分,但跟养儿子也差不多了。
齐秀才倒是没想过要过继,他自己也有两个儿子,总不能让他那早逝的族兄成了绝户。只是他那两个儿子在读书上都没什么天分,如今大儿子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书局,主要是卖些常见的书籍和话本子之类的,私塾里的同学们买纸买墨都是去他们家。二儿子则是在家附近开了一间小饭馆,因为那附近有好几间私塾,孩子们中午经常过去吃饭,所以生意也还不错。
因此,齐秀才的两个儿子也都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不用他操心,而他自己也因为破相绝了科考之路,所以他如今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希望能教出几个有前途的学生来。
在王谨迅速地背下了蒙学书籍之后,齐秀才便将他和齐佑一起叫到身边,每天在书房里给他们开小灶。上午教一个时辰,然后让他们自习。下午其他人下学之后,再多教他们一个时辰。
齐佑今年十六岁,三年前被接到齐秀才身边来开始启蒙后,他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学完了启蒙书籍,这对一个没人教过的乡下孩子来说,已经速度很快了。
范良和周承悦也跟齐佑做过一年时间的同学,周承悦还悄悄向王谨透露过齐佑的来历,并且提到,这齐佑的性子有些敏感,不太容易相处。
联系到齐佑的家世,想必在被齐秀才接到身边之前,他的日子多半是不太好过的,王谨对此表示理解。在和齐佑相处的时候,也并没有表现出对他的同情,只是跟对其他人一样的态度。
而齐佑的性格大概就是,自卑又自傲。对自己的身世和如今寄人篱下的现状感到自卑,又对自己过人的天赋感到自傲,总之就是一个有些别扭的人。
一开始,他还觉得有些不服气,毕竟王谨比他小了整整八岁,还是个小孩。
但很快,他就发现王谨不仅天资和悟性都远超自己,就连对自己的态度也那么友善,实在是让他讨厌不起来。
于是,两个人从一开始的各学各的,到后来的一起讨论,互相切磋,彼此都感觉进步了不少。
王谨身上有着远超时代的见识和远超同人的天赋,而齐佑作为一个天资聪颖的土著,身上也有着一个天资聪颖的土著应该有的许多优良特质。
比如,齐佑对声律极其敏感,只是读了诗经和一些常见的诗词之后,偶尔看见一朵花一棵草,就能随口作出一首虽然立意不高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短诗。他说他这是情绪挥洒,有感而发,根本控制不住,让王谨啧啧称奇了许久。
而且,齐佑虽然只有十几岁,但王谨已经能从他身上窥得几分“士大夫”的品质里。
严于律己,贫贱不屈,虽然有些自卑,但却不阴暗。相处久了,王谨就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从他身上,王谨也学到了很多。
看着王谨和齐佑走得那么近,范良和周承悦一开始还有些吃味。但在王谨带着齐佑开始一起在蒙童班教室自习之后,他们就发现,咦,这个人好像也不是很难相处
于是,在王谨的刻意引导下,如今他们四人的关系已经十分亲密了。
王谨和齐佑自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