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安对小儿子的学业问题倒是不怎么担心,这孩子一向坐得住,也用不着自己这个爹提醒。
但因为王谨从小就不爱跟村子里的同龄孩子一起玩,也不知道他懂不懂怎样跟小孩子相处,所以话便多了些。
王谨跳下牛车,对他爹保证道“您放心,我一定能照顾好自己的。您先回去,让娘和奶奶她们也不用操心,我不会随便被人欺负的。”
王修安虽然还有些放心不下,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他对小儿子也挺有信心,于是父子俩便告了别,看着王谨进了齐家的大门,王修安这才赶着牛车离去。
齐家的前院里种着一棵桂花树,此时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折桂,寓意着在秋天的会试和殿试里金榜题名。因此,桂花树向来都是深受读书人喜爱的一种植物。
桂花树在山西并不多见,虽然清源县算得上是雨水充沛,但想要养活一棵桂花树,也是要仔细养护的。因此,这还是王谨两辈子第一次见到实物的桂花树。
深吸一口气,原来桂花的香气竟是这么好闻。
想到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能闻到桂花的味道,王谨的心情更好了。
也没来得及细看桂花树的模样,王谨几步走到齐秀才书房的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门直接从里面打开,齐秀才背着手走出来,对王谨点了点头,便带着他去课室了。
齐秀才的私塾之前共有八人,其中十岁以上,准备参加童试的有六人,像王谨这样的蒙童则是只有两人。
大概是因为小孩子都没定性,受不了齐秀才这样严肃的先生,所以都被赶出去了吧,王谨默默地想道。
此时其他两位同学还没到,齐秀才指了一张桌子,让王谨先准备准备,接着便转身离开了。
王谨拿出放在书箱侧面的竹筒,往桌子上倒了些水,接着又拿出一块深色的布巾,沾湿之后,仔仔细细地把桌椅都擦了一遍。好在这套桌椅并不脏,平日里应该也是有人打扫的。用过的抹布他打算等到中午用饭的时候再洗,便先挂在了书箱的横杆上。
等桌面晾干之后,他便从书箱里拿出笔墨纸砚,还有几本很有些年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整齐地摆在了桌子上。
做好这些,他正想着再干点什么,就看到两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
王谨连忙起身,作了个揖道“两位师兄好,我是新来的师弟,姓王名谨,月溪村人。日后还请两位师兄多多指教。”
王谨虽然没怎么跟同龄人打过交道,但上辈子他读过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儿童心理学。他知道,想要跟孩子打好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有被尊重的感觉。
因此,王谨此刻表现得活脱脱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小师弟,加上他那一副人畜无害的样貌,两位小师兄顿时就对这个小师弟产生了好感,赶忙上前回了礼。
较高瘦些的男孩率先开口道“我姓范,名良,家住城东。旁边这位姓周,名承悦,跟我家住在同一条街。”
一旁的周承悦也对着王谨笑了笑。几人正打算继续寒暄,就听到了齐夫子的脚步声,忙停下话头,去自己的位置坐好。
齐秀才天生就长了一张不苟言笑的脸,因多年前的意外,脖子上还留下了一道疤。虽然算不上“凶神恶煞”吧,但也是那种一看就知道不好惹,熊孩子见了自动退散的主儿。
只见他低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先让王谨自己看书,便给范、周二人讲起了千字文。
先是一口气读了几段,然后便停下来简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