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心眼子活泛的城南老百姓并不愿意搬离,他们认为自家这地皮未来估计还有可能升值,便忍着心痛拒绝了所有人的出价,依旧守着自家的破屋子,在家门口摆个面档茶摊之类的挣点小钱。而这群人“挣点小钱”的愿望并没有完全实现,一如后世许多在学校门口卖手抓饼换来全款房的小贩们一样,来来往往的学生、老师、建筑工人、慕名而来的读书人,这巨大的人流量也让这些新晋小商贩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在自家的地盘上盖起了新房。
仿佛一个巨大的馅饼从天而降,整个城南的老百姓们都被严严实实地砸中了。如今,在他们眼里,赵太傅就是那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而赵太傅这位活菩萨,为了不让这些百姓们产生被馅饼砸中之后一切都只依赖运气的后遗症,在游说拆迁户的初期,赵太傅就明里暗里地向他们灌输了不少读书的好处,还不停描述着书院未来的模样,引得不少人都对书院充满了向往,哪怕搬走,也经常忍不住去书院附近转悠。
看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街道房屋一点点变成一座充满文气的书院,看着那些每日来来往往的学子们,许多被馅饼砸得晕晕乎乎的人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刺激,默默将从前“只求生存”的人生目标往高抬了抬,不少人都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挣钱,将来也要送自己的孩子去晋原书院读书。
而到现在,城南已经看不出一丝从前的模样,附近新建起来的宅子也都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学区房”,王家人这次能买到一套,纯粹是因为运气好。
王家买下的这座宅院只有二进,比他们在清源县城同样二进的宅子还要小上不少。不过王家人也都没什么不满意的,清源县跟太原城离得这么近,这里以后也只会是一个临时的落脚点。
在王谨心里,虽然从没跟家人开口提起过这件事,但日后,他是希望能让一家人都搬去京城的。
几年前,他曾从系统的数据库里找到了一些史料,上面详细记载着发生在公元1303年山西洪洞的那一场大地震。
山西洪洞曾经是明朝数次大规模移民的中转点,“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鸦窝。”后世许多人都将山西洪洞当做自己的根,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规模极大、伤亡极重的地震。
史料记载,这一次地震极震区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地基软弱的大原、临汾两个盆地,“压伤者二十余万人,屋之存者十之三、四”,且大震后余震数年不止,加之连续三年天旱无收,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这些文字实在太过触目惊心,虽然距离这场地震还有将近一百年时间,但山西在历史上本就是天灾多发地,王谨实在不愿意拿家人的安危冒险。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还太早,王谨距离能在京城落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才能说动家人搬去京城,这件事也需要从长计议。
去府衙报过名之后,距离府试还有半个月时间,王谨自觉准备充分,便开始打算起了别的事。
到明年年底,当初约定好金丝酿的三年分红就要到期了。
先前,在询问过王谨几人的意见之后,周老爷便将金丝酿早期宣传创意的底儿给露了出去。县试放榜后,县试第二的这个名字也唤醒了不少人的回忆,虽然大部分的风头都被王谨这个县案首给盖过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对齐佑这位新兴宣传手段的创始人有了些印象。因此,齐佑并不怕别人知道自己得了周家的分红。
在跟王蕙订下婚事的第二年,齐佑就在县城买了一座宅子。这次王家在太原城买房的时候,他也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