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 第 34 章(1/3)
    月溪村村民这两年的日子越来越宽裕, 手头有钱,自然想过个好年。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宰鸡, 每天都有惨叫声回荡在村子上空。

    王家人回村之后, 村民们纷纷提着年礼上门拜访,还有不少要给长孙王谦说亲的,都被邓氏一一婉拒了。村人们倒也不生气, 他们就是有些好奇,也不知那王大郎将来会娶怎样的女子。

    而提到王谨, 村民们更是赞不绝口,好话一箩筐一箩筐地往外冒。

    在他们心里, 王谨出生的日子本就极好,听说读书也比旁人都厉害,说不定真的是文曲星下凡。

    再加上王谨还帮他们跟周家醋坊牵线,让村民们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文曲星是不是真的他们不知道,但善财童子是肯定的

    王家人也都一一回了礼,白日里也会拖家带口的去其他人家串串门。可能真的是“远香近臭”,以前总觉得村子里每天都好多鸡毛蒜皮的事, 听多了怪腻味的。可自从搬到县城里之后,反而感觉村里人都亲切了不少。

    郑村长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因他身上有童生的功名, 与齐秀才也是认识的。虽然算不上太熟, 但多少也清楚王谨的天分和齐秀才对他的看重。之前还有些可惜王家搬去了县城, 现在看他们一点都不与村里人生分的样子, 郑村长心里是着实有些高兴。

    等到年后, 王谨亲自提着礼物上门, 并且提出自己想要雇郑兴和吴山做书童的想法时, 郑村长就更高兴了。

    这样的好事,本来应该是帮衬同族子弟的,而王家如今没有宗族,反倒是便宜了他们。

    于是,郑村长当即便把那两人叫了过来,一问之下,这二人自然也是一口答应。

    当然,之后也少不了跟郑兴后娘的一番扯皮,不过有村长的威慑,再加上全村人都帮着王家说话,她到底也不敢多闹,只能憋憋屈屈地看着郑兴脱离她的控制去过好日子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兴答应每个月都会送银子回来,这到底让她心里有些安慰。

    初六那日一大清早,王家人连带着新上岗的书童郑兴和吴山便赶着牛车回县城了。

    刚归置好行李,王家人便开始准备起了面馆开张的事。之前王谨还劝过邓氏和董氏,如今红枣的收益已经十分可观,开面馆那么辛苦,不如直接租出去。可邓氏和董氏却觉得整日窝在家里太闲,王家几个男人也经常会去面馆里帮忙,大家都不太愿意,王谨便也没再多劝。

    今天便是王谨和朱三约好见面的日子,临出发前,王谨向二哥王诚提出了一个请求教郑兴和吴山识字。

    “识识字三郎,你是认真的吗”郑兴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王谨,一旁的吴山也惊得说不住话来。

    虽然他们月溪村还算是富裕,但也只有少数的几个殷实人家才会送孩子去上学。要知道,哪怕是束脩最低的私塾,除了刚开始的拜师礼,之后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也都得提着礼物去孝敬先生,更别说还有书本、纸张和笔墨的费用,这些全都加起来,一般的家庭是着实承受不起。

    就算是家有余财,村里人也都要么是拿去买房买地,要么就是先攒着以防万一。

    至于去送孩子上学学完启蒙书籍和算术起码也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资质差的可能要更久。

    在这四五年的时间里,不禁要支付高昂的束脩,家里还会少一个劳动力,还很有可能看不到结果,这是图啥呢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留在家里种地,或者拿着钱去做点小本生意。

    村人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一是因为到底见识得少,二是由于这几十年晋商的兴起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太原这附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