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谨对齐佑的上道表示满意,毕竟他也不能事事提点。如今齐佑终于有了收入稳定的产业,王家这边也是放心了不少。
因为大越朝的民风还算开放,未婚小夫妻们单独相处,只要是在公开的场合,家人一般都不会阻拦。
这两年,齐佑下学之后经常主动跟着王谨一起去王家蹭饭,饭后就和王蕙二人在小花园里坐一会儿。当然,还是少不了王菀这个小灯泡的监督。
而王蕙给自家弟弟绣荷包的时候,也会专门给未婚夫绣一个。王谨的是小竹子,齐佑的是小松树。
只是王谨的小竹子就只是小竹子,以及稀稀拉拉的几片小竹叶。
但齐佑的小松树,那就是一幅正儿八经的松石图。不仅有小松树,还有小石头,有时背景里还会有几座远山,松枝上也偶尔会出现几只小鸟小雀。整个构图和配色,那都是相当讲究。
不像给王谨的,从六岁到如今,就都只是绿汪汪的竹子,连绣线都不用换。
可王谨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姐大当嫁,更别说还是自己拉的媒,也只能面无表情地在心里酸一酸了。
而齐佑这人,竟也是个会来事的。虽然之前对人情世故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但还是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礼尚往来”。
因为王蕙不常出门,齐佑便经常买一些外面的小玩意儿小点心送她,当然也不会忘了小姨子王菀的那一份。
跟王谨学了一些简单的木工之后,齐佑还亲手为王蕙打了一根木簪,上面刻着简单的兰花图样。
每到逢年过节时,齐佑也总会亲自上王家送上贺礼。除了齐家的,他还会单独准备他自己的那一份。
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能有这份心就真的很难得了,如今王家上上下下都对这个准女婿满意得不得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王老爷子喝多了说胡话,直夸自己的这个小孙子会看人,会牵线,还说,干脆以后家里几个孙辈的婚事都让他去寻摸好了,只搞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王谨自己倒是认真考虑了一番。
自家大哥王谦马上就二十了,这几年一直没碰上合适的对象,所以就一直拖到现在。好在如今大越朝的男男女女们成婚年龄普遍晚,王谦这样的并不算少见,但也确实应该开始寻摸起来了。
如今距离县试就只剩不到三个月,如果自己能顺利考上秀才的话,就有机会留在府城求学,到时候想要帮大哥掌眼,就没那么方便了。
因此,过去这几个月,王谨学习之余也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只是他作为一个男孩,哪怕只有十岁,许多事情也是不方便打听的。学堂里的同窗们也不会随便谈起其他未婚的女子如何如何,所以,王谨虽然还想再体验一次当月老的成就感,却也是有心无力。
谁知道,王谨这边歇了心思,王菀那边却是被王老爷子的那番话深深启发了。
小姑娘心想,自家爹娘只有大哥这么一个亲儿子,自己也只有这么一个亲嫂嫂,更别说这个嫂嫂将来还会是他们王家第三代的长嫂,长子长孙媳妇的人选有多么紧要,她也是明白的。
如今深受全家喜爱的未来大姐夫,是三哥是从他自己的朋友里挑出来的。可三哥的朋友都是男的,让三哥去寻摸嫂子的人选,那就不太合适了。
而大哥自己,还有二哥平日里来往的也都是同龄的男子。
至于大姐,又没什么闺中好友,如今又是待嫁之身,也不方便出门。
让几个女性长辈去寻,那性质就变了。以长辈看晚辈的角度,很难真正了解一个十几岁姑娘的真实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