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98(干活要细心,学习要勤奋。...)(3/5)
买粮资格,各位自珍自重,且行且珍惜。”

    苏叶扔完信就撒手不管这件事了。

    国家暂时管不了她,还能管不了别的胆大包天的行为这个节骨眼倒卖粮食的行为就跟戳国家的肺似的,举报一个抓一个。苏叶还勉强算是粮食的生产者,这种人就是纯粹的倒爷。

    日子如流水,渐渐地他们来到了霜降前的一周。

    霜降节气的前两天,阳光明媚、日头正好。

    阮儒良决定收获了地里的红薯,上沟村的一大队很兴奋。他们划拉了两片土地给外人种红薯,被人戳着脊梁骨笑话了大半年。听苏叶老师说,这些红薯亩产量至少有六千斤,假如真有这个产量他们一大队就能彻底扬眉吐气了。

    有经验的农民心里都明白红薯不可能达到这个产量,他们种了几十年的红薯了心里都有数。只要这批知青能收获三四千斤红薯,这地划给他们就算值了。

    所有人等着看丰收,也有的人等着马根生发话明年不让这群知青继续胡闹。

    刘刚带着一伙知青小心翼翼地松土,顺着红薯藤采收。这片原本不算肥沃的土地,在阮儒良精心地伺候下变得黑亮肥沃,一锄头挖下去可能还会挖出蚯蚓。因为他每天都在晒猪鸡鸭的粪,把它们制成有机肥,一片田施肥,另一片不施肥、作为对照组。

    马根生和父亲也站在田埂边上一起收获,马支书是种田的老把式了,挖红薯挖得很利索,轻而易举地就牵出一根藤下的所有红薯。

    他越看眼睛越热,阮老师种的红薯是出乎人意料的肥大、健硕。两个巴掌合起来才能捧住它,它是普通红薯的两倍大。老支书在田埂边的小溪随手洗了红薯,一口咬下去。

    “嗯,不渣,甜得很”

    他笑得合不拢嘴,“恭喜阮老师这红薯好大啊,我敢保证这亩地至少得有四千斤”

    四千斤的红薯已经很了不起了,往往只在风调雨顺、农民精心伺候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丰收。今年他们村的红薯只收了每亩两千斤,平时可以收20002500斤,因为今年雨水少的缘故。入了夏之后雨水就更少了。

    阮儒良的两片红薯田就是入夏之后种的,雨水更少,种出来的个头是别人的两倍,亩产也是别人的两倍,这回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马支书的肯定让刘刚等人更有干劲,越来越多的人好奇阮儒良这片地到底能收多少红薯,马根生还没有发起号召一块收红薯,一群农民自发地下田挖起了红薯。

    苏叶站在称粮食的地磅旁边,称量着一批批红薯,最后把数据一加。

    她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高兴地报出数字“阮老师,实验一田收获红薯3202公斤,实验二田收获红薯2576公斤”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震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单位是公斤,这是公斤大伙爆发出一阵震天裂地的喝彩声,学生知青们带头热烈地鼓起掌,久久不息。

    两亩红薯地亩产6404斤和5152斤,有文化的人种地就是不一样,种一亩顶得人家种三亩

    刘刚高兴得手掌都要拍烂了,所有的男知青架起了年近花甲的阮儒良欢呼着、喝彩着,把他抛到天空。上沟村的农民也很高兴,没有哪个人能够忽视这个成绩,产量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今天,阮儒良就是上沟村的英雄。

    身为生产队长,马根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是开了春全村都种上阮儒良的红薯,能节约多少亩地节约的田拿来种水稻、麦子、大豆玉米又能多产多少粮食种一亩顶三亩,他光是想想就已经浑身血液沸腾。

    马支书捋着胡子,喜滋滋地说“这要搁在前几年,咱们村就出名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