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忐忑不安,战战兢兢看向坐在上首御座之上的太子殿下。
皇帝既然出了意外,太子监国名正言顺。但如这位太子殿下这般,毫无顾忌便直接坐上御座,丝毫不担心皇帝醒来之后因此发怒的,当真是罕见。
群臣瞠目结舌之余,也无人为此浪费口舌。只因如今,这位太子殿下所做的事情,桩桩件件,都宛如疾风骤雨扑面而来,简直令他们措手不及。
监国第一天,太子便着手命人调查不久前太子殿下中毒一案,首先便是处理他一怒之下将十余位大臣当街处斩之事的首尾。
当然,并不是后悔此前太过冲动,命人收殓尸首,补偿其家人,而是追查到底。
不但要削爵抄家,少数几人甚至全家都被流放;还要以这些人为线索,调查一切与之来往密切之人。
一时京中人心惶惶。
群臣纷纷出言进谏,希望太子殿下不要因为一时冲动牵连过多,更不要闹得满城风雨。最好将此案交到办案经验丰富的几位老臣手中,从容查探。
然而,太子殿下却像是变了个人一般,当殿便否决了这十分有道理的建议,反倒独断专行地选择将之交托给自己的亲卫统领秦墨,为方便查案,还特意为其在刑部挂了个不大不小的四品官职。
这样的选择,倒像是不信任朝臣们一般。
但众人心中并无太多愤怒,反倒充满了对太子殿下的关切之心。
只因他们很清楚这前因后果。
太子中毒之事既然已在朝堂上摊开,朝臣们自然也要了解个清楚。
经过太医们一番解释,他们便知道了,此毒极为霸道,一旦毒性入体,中毒之人一身情绪便不受控制,性情大变实在再寻常不过。
而太子身上的毒性虽已得到缓解,但终究还有残毒在身,偶尔受此影响,做出不合性情之举,也实在怪不得他,只能怪那幕后下毒之人委实过于阴险毒辣
望着端坐于御座之上,一身气息愈发疏冷淡漠,瞳孔之中更是幽深一片的太子殿下,感受到对方身上起伏不定,似乎随时有可能一点就炸的情绪,阶下群臣不由在心中齐齐叹息一声
越是如此,他们越是回忆起太子殿下往日的所作所为。
年少即从军在外,十年来为国征战,以至于至今还孑然一身。性情冷淡却不高傲,为人宽和大度,堂皇大气,又颇有放眼天下的胸怀作为储君,他无疑再完美不过
如今这般,真如白璧微瑕、琉璃染墨,怎能不教人心中生出难言的惋惜之情
而他坐御座、一怒之下斩杀大臣、委派秦墨四处调查,闹得满城风风雨雨这桩桩件件以往的太子殿下绝对干不出来的事情,有了中毒这个理由之后,倒是说得过去了。
除了这些事之外,在处理其他政务时,太子殿下却又堪称手腕高明、见识卓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如此极端的对比,还能是什么原因
自然是因为太子殿下正以他非人的意志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那霸道无比的残毒做抗争
那么,作为臣子的他们,又怎能因此苛责于太子殿下,而不选择体谅呢
即便真有那无论如何也不愿体谅之人,身中奇毒、暴躁易怒的太子殿下,也会教他们好好做人。
更何况,太子殿下的手段虽然激烈了些,或许会引得朝堂动荡,但终究是为了尽早查出那个谋害他的幕后黑手。
这份心情,众人完全可以理解。
就这样,太子殿下作出的决策,从起初群臣反对,再三劝谏,到后来个个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