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芫见母亲着急,赶忙解释,“华葳郡主本就是冲着咱们孟家而来,我若一味伏低做小,反遭人看轻,索性趁着慕家人和长公主都在,博上一回,慕家就算为了自己颜面,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还有一层,孟芫却没说,长公主是前太子的亲姐,仪郡王的亲姑姑,偏皇帝才提想立仪郡王做黄太孙,英王便代女向慕淮提亲,怎么论,馨元长公主也不会站到意欲夺嫡的英王那头的。
前世虽没有赴宴遇华葳郡主刁难一事,但英王一脉的败迹却是三位存世皇子中最早凸显出来的。
单看英王让个没长脑子的庶出女儿到别家寿宴闹这一场,也活该他是个被人踩着上位的垫脚石。
所以孟芫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避让。
再者说,慕家巴不得当众和英王府撇清关系,以向天家证明忠诚,哪怕慕孟两家亲事还没有正式过礼,但孟府也应坚定和慕家同仇敌忾。
倪氏看着突然“长大懂事”的女儿,心里办是安慰、半是心酸。
原来不知不觉中,那个整日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也到了要与人劳心斗智的年纪
“有了今日这一场闹,恐怕前朝也会愈发动荡起来,若为娘猜得不错,慕家应是很快就要正式登门求娶,毕竟慕侯是天家眼下最得用的那把利刃,多少人想方设法要将他剪除,也好在夺嫡路上少上一大块绊脚石而只有慕侯的亲事定了,圣上也才能稍微安下心来。”
孟芫听着这话,已不似前世般懵懂。
那时慕淮将她护得太好,她也从未关心过朝堂上的政事,还是慕淮死后,她午夜梦回偶有顿悟,才想明白慕府处境的岌岌可危。
倪氏没听见女儿应声,以为她是累了,一边将她揽在身前,一边絮絮念叨。
“这些时日,我已为你备下了不少嫁妆,但一想到你嫁去的是慕家,又觉得如何都不够用”
“母亲虽然疼我,但也不好铺张过越,反正慕家富贵,日后总不至克扣我的嚼用,带多带少,面上过得去便好。”
倪氏恨铁不成钢,“正因为慕家不缺银钱,你这嫁妆才不能薄了,这女子在婆家过得好不好,一看婆母、二看陪送,最末才是夫君的体恤,你看为娘就该知道了,只有银钱足了,在婆家说话的底气才硬。”
孟芫没法拿上辈子的事做比,想着母亲既担心,索性应下就是,反正母亲这辈子只她们姐妹两个,日后多尽孝心就是。
倪氏料得不错,慕府只隔了两日,便请了贵人上门提亲。
来的也不是外人,正是那日寿宴上教训华葳郡主的馨元长公主。
这情面可不是一般的大,连着平日不理庶务的孟侯都亲自到堂内陪客。
慕家是南地人,礼数遵的也是旧礼,今日这遭算个开端,老话叫“纳彩”,只需媒人携表礼登门、将男家求娶的意愿带到,若女方家有意,就留下男方所出的“草帖”,若无意,则当场退掉。
慕孟两家早有默契,自然没有“退帖”这一说。
馨元长公主办成了正事,还不忘夸赞两句,“早没想到你们两家有这样的缘分,两个孩子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让我这个做媒人的,心里都跟着盼望起来。”
孟家这爵位传到如今已是第三代,孟侯其人更是小心谨慎的很,闻言诚惶诚恐,“说起来,这亲事还是我孟府高攀了,以博望侯如今的声望地位,京中闺秀哪个不都配得,偏小女得了垂青如今又有您亲自做这大媒,这当真是我孟府几辈子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