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淳庆帝就知道,这个儿子一定错不了。
现在儿子长大了,果然也没有让他失望。
宣王出宫了,翌日一早,卢太公带了折子来请淳庆帝批示。
卢太公认为,鲁氏一党蓄意欺君,该当死罪,徐尚书治家不严,连亲生女儿都不认得又如何为官,当罢免官职,以儆效尤。宣王侧妃身世坎坷,记忆错乱后完全受鲁氏摆布,并非有意欺君,罪不至死,当褫夺其侧妃封号,贬为庶人,放其回赵家与家人团聚。赵宴平一家并未参与欺君,无罪。
淳庆帝看完卢太公的折子,拿起御笔做了两处批示,再让高公公将折子递给卢太公。
卢太公双手接过,发现淳庆帝改了两个人的责罚。
一是徐尚书,罢免官职未改,但加了一条后世子孙三代不可入仕为官。
这是为了警告其他官员别再安排假女儿进宫选秀,卢太公能够理解。
第二处改动,便是侧妃赵氏,虽然夺了其侧妃封号,但仍是宣王妾室。
卢太公意外地看向淳庆帝,对于犯过欺君之罪而言的赵香云来说,这个惩罚是不是有点轻了
淳庆帝却不欲解释什么,继续召见其他官员。
冬天天亮的晚,阿娇起来的也晚了些,洗漱完毕,正打扮的时候,小孟昭清脆的声音从院子里传了进来。
阿娇自觉惭愧,连孩子都比她起得早。
孟昭快满三岁了,阿娇得空的时候会教他背诗认字,孟昭记性很好,都能自己捧着书看了,遇到不懂的就问春竹,十分乖巧好学,惹得江娘子羡慕不已,总是夸赞孟昭,嫌弃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孟昭聪明。
阿娇没带过别的孩子,分不清孟昭是真的特别聪慧还是正常智力水平,阿娇对孟昭也没有抱太高的期许,只要孟昭脑袋不笨,将来就算考不了科举,能帮她打理这间绣铺,让母子俩一辈子衣食无忧,阿娇就非常满足了。
阿娇想着,年后就将孟昭送到将军府里去,让孟昭跟着表妹薛宁的女先生先读读书,等孟昭六岁了,再让他去官学,前提是孟昭能考进去的话。
用了饭,阿娇叮嘱孟昭乖乖跟春竹玩,她去前面准备开铺子了,结果才坐下不久,冬竹便跑了过来,说姑母来了。
这个时间,难道将军府出了什么事
阿娇匆匆去见姑母。
孟氏神色凝重,将侄女拉进内室,关上门说话“昨日宫里出事了,有人揭发宣王府的徐侧妃不是真正的尚书府千金,而是赵宴平失散的妹妹赵香云”
说完,孟氏将昨晚丈夫薛敖回来后告诉她的那些,一字不漏的说给侄女听。
阿娇没见过什么徐侧妃,哪知道人家是不是真与柳氏、沈樱酷似,但御史都去皇上面前揭发徐府众人的欺君之罪了,肯定是握了什么证据。万一,万一徐侧妃真是赵香云,那赵香云犯了欺君之罪,还能活吗赵宴平一家会不会受牵连
阿娇根本坐不住了,抓着姑母的手,语无伦次地问了好多问题。
孟氏看着侄女吓白的脸色,心情沉重地道“你还说你已经忘了他,真忘了,他家里出事你何必急成这样姑母一大早赶过来,就是怕你从外面听说此事,关心则乱让人看出什么,赵家牵扯的可是欺君之罪,你可千万别搀和进去”
欺君啊,可大可小,全靠皇上怎么想,轻则训斥两句什么事也没有,重则株连九族,哪个敢沾
阿娇知道姑母是为她着想,可
阿娇挣开姑母的手,走到窗前背对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