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不是御史台的那群人,而是一群中枢的相公们
而官家就坐在他们的身边,严令他们不得开门,听说官家是从福宁殿一路奔跑过来的,尤其是在知道相公们亲自来夜叩宫门的时候。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这件事在传递出去前,没人会知道赵祯的决定,也没人知道一众相公们在宫门落锁之后还来叩门的原因。
当然这件事很快就会传遍整个神都城乃至整个大宋
赵祯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瞒不住,当然他也没打算瞒,毕竟皇帝传位太子这件事可不小,若是在这件事上瞒着朝堂上下,必定会引起反弹。
比如眼下这群原本斯斯文文的相公们便已经开始不满,臣子上谏皇帝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臣子的尽忠职守,同样皇帝做错了事情就应该接受臣子的上谏
这也是赵祯自己培养出来的臣子,他一直都是要求臣子做到这一点,于是乎现在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便是“脚面”被砸的生疼,但赵祯依旧只能吞下这枚苦果,毕竟正确的事情永远都是正确的,你办法因为自己不“方便”而否定他。
范仲淹带着一众相公跪在左嘉肃门前,这里是禁中和外朝的区分之地,也是通常相公们留身奏事所要穿过的宫门。
一群相公就跪在宫门口,传话的内侍和禁军已经来回跑了无数遍,可赵祯依旧无动于衷,说实话这是他第一次和朝臣们之间爆发如此大的。
双方之间都有自己的考量,赵祯希望传位赵旭,辅佐他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并且抽身出繁重的政事之外,把更多的权利和担当交给他。
而在朝臣们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的事情,大宋拥有一个强大的君王,一个不世的天子,而且他正值壮,完全有能力把大宋治理的更好。
眼下太子已经总揽大政,已经做的很好了,但他是否有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这还是未知数,掌握王朝的前进方向,和高瞻远瞩的目光,这是作为皇帝所必不可少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点,所有人都知道赵祯能够率领大宋走的更远,更为强大,而赵旭做适合的就是作为大宋的守成之君,稳定社会,进行小幅度的改革。
没人说赵旭不好,只是一众相公们都认为,赵祯能做的更好,率领大宋走向更加的强大。
有谁不希望在一个强大君王的统治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既然现在的君王已经足够好了,为何还要经历一番磨难之后再去适应新的君王
无论如何磨合都是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事情,范仲淹等人还是希望赵祯过几时间再进行传位,但赵祯早已下定决心,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范仲淹虽然是赵祯一手提拔起来的相公,但有时他又是固执的,为了坚持他能带着一群相公堵在宫门前赖着不走。
皇宫之中是相当严肃的地方,宫门之间的界限也非常清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范仲淹越界,但却是在以自己为要挟,以一群相公为要挟。
赵祯办法在这个时候换掉他,因为一旦现在惩治范仲淹以及这些前来叩宫的相公们,那自己也就失去了大义。
不光无法让赵旭顺利继位还有可能使得朝堂上下更为反对他,赵祯可不希望自己在这件事上“帮倒忙”。
一意孤行看来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只有让这些“顽固的相公们”改变想法。
毕竟在之前他们也是支持赵旭的,只不过是现在接受不了赵祯提前退位而已,在他们看来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