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两千四百五十七章旧漕新运(2/2)
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

    到了大宋,因岷江之患,朝廷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

    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

    而这些都要得益于三国时期的名人“诸葛亮”,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一千两百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虽然在泸州看不见都江堰,但泸州却因为都江堰的存在而被惠及,岷江的水患得以控制,当然也便与漕运。

    站在船上的赵祯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不得不感叹这个时代人心中的那股强大,江水再汹涌也阻挡不住泸州人走出去的信心。

    谁不知道大宋的漕运乃是黄金水道,但真正能依靠漕运发达起来的城市寥寥无几,大量的官船其实不都是被朝廷调运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是原本就停靠在泸州的。

    这里漕运发达,所以官船和民船的数量都很多。

    此次征调的船只中不光有官船,还有大量的民船,不要小看这些民船,他们的吨位同样惊人,有些甚至超过了官船。

    民间商贾总是会不自觉的扩大规模,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船舶也是如此。

    而每艘船上都有大量的水手和船夫,不同的是,这些人的身份特殊,说他们是百姓也可以,说他们是官府的差人也是可以的。

    漕行,原本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帮派,也有漕帮这个说法,只不过在大宋不兴这样的叫法,因为和绿林好汉似得,让人觉得类同匪人。

    事实上这些人却是应该叫做漕卒,他们都是负责漕运的人员,虽顶着漕卒的叫法,但大多数人却不属于朝廷。

    唯有获得朝廷告身的人才算是拿着三司俸禄的官吏,而剩下的都是受雇于漕卒的人,所以这些漕卒的身份有点类似于“包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