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率领的上四军是在杨怀玉从青海路对吐蕃发动进攻时,才接到赵祯留在参谋兵事院的密旨从神都城出发的。
数月的时间他率领捧日军、天武军、龙卫军从神都城出发一路辗转抵达四川路,前段时间刚刚抵达大金川,全军驻扎在西岸却不敢再度行军。
参谋兵事院留给他的旨意很简单,让他在大金川待时而动,驰援玛儿敢,这里是四川路和吐蕃的交界之地。
即便是越过了大金川,土地依旧是属于四川路雅州治下,所以大军在这里能够得到充足的补给,同时也能通过行军训练大军对高原的适应。
吐蕃人在面对大宋的进攻后便失去了对边境的掌控能力,探马找到大宋军队的无情绞杀,即便是知道大宋再刻意制造佯攻,吐蕃也无限顾及,因为吐蕃已经变成了“聋子瞎子”。
但越靠近玛儿敢,吐蕃的探马便越多,狄青不敢轻易冒进暴露行踪,但又不能离得太远,一面支援不及时。
眼下大宋唯一知道赵祯所在的人不超过五个,除了杨怀疑和王韶这两位将军外,便只剩下蔡伯俙和三才了,另一个便是率军驰援的狄青。
赵祯和狄青配合多年,君臣之间的信任自然是无以复加,赵祯相信狄青,而狄青知道赵祯诱敌深入的计划。
而这个计划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自己率兵驰援的速度和距离,为了万全起见,狄青在越过大金川之后并未固定的驻扎在某处,而是不断的向前缓缓推进。
一来可以训练将士适应高原上的气候,而来便是缩短和玛儿敢城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在增加从雅州前来的补给路线。
大金川和折曲河之间的土地原本属于康巴人,但随着康巴人的消失,这里成为了一片无人的区域,没有多少可供补给的城池或是关隘。
吐蕃人的探马轻易也不敢涉足这里,毕竟在荒芜的高原上很可能便是有去无回,只有携带粮草和辎重的大军才能无惧这里的荒芜,向前不断的推进。
大宋对军队的口粮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减少体积,增加携带数量,但对马匹需要的草料却是难以“压缩”的。
唯一的好处便是能通过高原上的草场进行补充,这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军的压力。
有狄青这位“大宋战神”一般的人物坐镇军中,上四军的将士并不担心,虽然少了神卫军,但上四军依旧是上四军。
他们都是各军中的精锐抽调组建,之前也经常到边关之地换防,以磨炼斗志和战力,相比之下他们装备精良,补给充足,在战场上可发挥扭转乾坤个的作用。
只不过上四军的将士们不明白,为何不让他们作为西征吐蕃的主力,而是让永安军作为南路的主力。
虽然神卫军也在其侧,但毕竟整个上四军都是战力最强的存在,若是龙上四军攻伐吐蕃,兴许已经拿下逻些城了
狄青对于军中的言论也是知晓的,但他却并未解释,军人便要服从调遣,哪有商讨的余地
此次前来调集上四军共计六万三千人,相比之下只不过是三十六万上四军的六分之一罢了,但就是这六万人已经足够掩护玛儿敢。
而眼下狄青一边缓缓向前推进,一边等待来自玛儿敢的旨意,官家从来都不是一个孤注一掷的人,尤其是战场上,小心谨慎已经成为了官家的习惯。
未雨绸缪,事无巨细,战场上的一切都在官家的掌控之中,狄青每隔三日便能收到来自玛儿敢的旨意,这说明玛儿敢对外的通路还没有被断绝。
这在围城之战中是很难出现的情况,谁会给包围的城池对外通信的可能即便是吐蕃人再愚蠢也不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