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两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远(1/2)
    ,
    萧挞里的身份并不一般,她的影响力在契丹人中非常强大,甚至超过了整个萧家,毕竟萧挞里曾经登基称帝,曾经拥有过契丹的最高统治权。
    而她的儿子萧仁也是契丹皇族的唯一血脉,这一点对于契丹人来说非常重要。
    契丹人对萧挞里和萧仁的尊敬已经超越了一般百姓对后妃和王爵的尊敬,在他们的眼中,萧挞里和萧仁便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他们的君王,是他们的统治者。
    即便是归顺了大宋之后,他们依旧把萧挞里和萧仁当作是最高统治者,大宋朝廷发布的政令他们遵从,而萧挞里的口信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赵祯的旨意。
    只要有萧挞里的帮助,赵祯相信他会很获得契丹人的认同,只要萧挞里的口谕下达,契丹人就会慢慢的融入大宋,只要他们开始打破和大宋之间的隔阂与壁垒,那就是在给赵祯机会。
    一切都已经设计好,之前的契丹人虽然被内迁,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遵从大宋的政令,法度以及赵祯的旨意,但实际上他们却在心中抵触和排斥。
    这样的心理很正常,大宋和契丹之间本就是敌对关系,在赵祯征服了契丹人之后,契丹人也是不服的,双方间斗争已持续数代,何况赵祯还亲手斩杀耶律宗真,这对耶律家的人来说是不共戴天的仇恨。
    而赵祯和萧挞里的结合也意味着羞辱,不光是对耶律家的羞辱,也是对契丹人的羞辱,虽然赵祯是打着照顾“弟妹”的名义,把萧挞里和萧仁养在宫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当年太宗旧事的故技重施,当初的花蕊夫人也曾经被太宗养在宫中的不是吗
    再说堂堂的契丹皇后,曾经的称帝的女皇居然在大宋后宫中变成了皇妃,这件事令许多契丹人崩溃,愤怒,若不是萧挞里口谕传出,跟随萧挞里的侍女细说“实情”,契丹人早已忍不住要在大宋“搞事情”了。
    赵祯一直在等一个契机来安抚契丹人,来融合契丹人,而神都城的“杀牛事件”便是一个完美的突破口。
    之前赵祯不是没找过萧挞里,而结果都是被萧挞里以各种借口推脱拒绝,因为之前萧挞里一直觉得应该保留契丹的特殊性,保留契丹人的地位,否则契丹人一定会受到大宋的打压。
    宋人排斥契丹人的时候,契丹人也在排斥宋人,萧挞里不相信赵祯会轻易放弃对契丹人的打压,而今天她不得不相信赵祯是在真的安抚,拉拢契丹人。
    萧挞里早已知晓今日在神都城所发生的一切,契丹人宰杀更牛这根本算不得多大的事情,之前宋人自己也有宰杀耕牛的情况,但若是没有赵祯的出现,事情的结果定然对萧家人不利。
    这就是对抗的结果,显而易见,原本萧挞里认为对抗能获得尊严,这是契丹人在草原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温顺的归降这最终的代价便是成为奴隶。
    但她忘了,汉家百姓是一个重视仁善的民族,你越是对抗,我越是强硬,越是要打压,相反若是你恭顺,若是你和善,若是你憋屈,那汉家百姓就会同情你,甚至愿意接纳你。
    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前者让人感受到恐惧和威胁,而后者让人觉得你友善值得交往。
    不光是在这个时代,在后世也是一样的,后世的中国对待异族同样如此。
    赵祯不是在威胁萧挞里,相反是给了她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让她看到了利弊,和大宋对抗,和汉家王朝对抗,格格不入,最终只能让契丹人越陷越深。
    简单的一顿烤肉,一次翻云覆雨之后,双方都是在进行博弈,赵祯坐在床边静静的看着萧挞里,星光之下美人如玉,赵祯当然希望她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萧挞里瞧见赵祯温柔的眼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