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恶(1/2)
    ,
    天竺的难民不断前往乞蓝部利国监,人数众多,和原本他们逃难到云南路边境的状态不同,现在的他们吃饱了,喝足了,开始上路了。
    利国监,大宋在这里设立的是监治,在州府军监四个同等治下,监治是最为特殊的,监为管理矿冶﹑铸钱﹑牧马﹑产盐区等而设,现在产盐监已经被全部取缔,大宋的盐完全可以和大多数商品一样交易,值不够要上税较多。
    而其他的监则是依旧存在,并且更为周密,同时兼理民事,有的监直属于路,与府州军同级者,其地位者与下州相埒,又有隶于府州的监与县同级者。
    也就是说大宋的监治有各种等级,而乞蓝部的利国监便是州府一级的存在,直接受到云南路路治衙门的管辖,乃是苏轼一手促成的。
    利国监对大宋的重要性没人比他更清楚,要把乞蓝部和利国监建设好,最大的障碍已经消除,利国监的厂房,房舍已经设立,没有更大的障碍出现了。
    天竺的难民不断的向利国监而去,几十万人的迁徙不是一个小事情,一路上都有腾冲军在侧押送。
    吴万全一路上都在思考苏轼的话,这样做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在其中,开始的时候他不明白,但现在他忽然看见天竺难民脸上的希翼就明白了,苏轼不光给了这些难民吃饱,还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东西,希望。
    这些难民再也不是他刚刚看到的卑微蝼蚁,而是有了一丝希望的人,他们知道了前往大宋利国监之后有地方住,有粮食吃,为大宋的工厂做工,通过劳动换来吃的。
    这可比在天竺被高种姓奴役要好得多,而且听人说大宋是一个大国,不会如同天竺高种姓一般言而无信,大国说到便会做到,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原本的蝼蚁变成了人,或是即将变成人,虽然现在这里的难民还存在高下等级之分,但苏轼一定有办法让这些所谓的等级之分消除掉。
    大宋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值不过这种高低贵贱并不是绝对的,谁都有打破上下的能力,大宋的百姓就是如此,或是通过科举入仕,或是通过科举格物,或是通过经商,或是通过从军,反正只要人活着,就永远不能失去希望。
    这一点对大宋重要,对天竺难民一样重要,苏轼的乞蓝部利国监就是给他们打破等级限制的机会,吴万全听说他在利国监搞了一个工数制。
    谁家吃的什么,用的什么,穿的什么,住的什么,都要靠工数来换取,工数越多越高,能换取的便也越多越好。
    这些天竺难民以后的日子,身份地位就要被打破了,改变了,从此之后这些天竺难民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谁更下功夫,谁就能拿更多的工数。
    谁家的日子过的好,也和工数分不开,原本的种姓高低已经没有了意义。
    吴万全这下明白了苏轼的想法,这是要让更多的天竺难民前往大宋,成为大宋便宜的劳力啊
    越来越多的人逃难到大宋,天竺的人便会越来越少,人越少,天竺的国力就会越弱,人少意味着可以征召的兵力也越少
    但事实上吴万全看的其实并不全面,人数骤减对一个国家的打击不光是从军事上,在经济上和日常生活上都是眼中的打击。
    并且利国监的状况还能吸引更多的天竺难民前来,人数只会在不断的传播下越来越多。
    这些人并没有成为大宋的百姓,大宋也不承认他们的地位,只是在利国监给他们做工换取住处和粮食的机会而已。
    大宋的底线便是阻止这些天竺人入籍大宋,苏轼清楚,所以才在三面环山的乞蓝部设立利国监,吴万全知道,自己的腾冲军也会成为驻守在利国监的守军了。
    此时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