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设计了这座城池,怎么从未见过但却觉得非常实用
而困扰蔡伯俙的最重要问题便是契丹人到底从西方的贸易之中积累了多少财富
别的都不是什么问题,唯独最后,一点即便是大宋的密探都不清楚。
甚至连契丹人自己也没有多少人清楚财富的价值,他们只知道朝廷的钱像是永远花不完。
不断扩建的城池需要大量的劳役,而和大宋一样这些劳役并非是无偿劳作,而是要给工钱的。
而朝廷发放的也不再是纸做的官钞,而是银角子。
之所以叫银角子,乃是因为这些其形状是规格一样的三角形纯银钱币,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不光大小一样,连上面的纹路也一模一样。
大量的银角子流入契丹的市场,成为硬通货,也有一些金角子出现,成为更值钱的货币,这些东西都是真金白银,完全不用担心它们如官钞一样沦为废纸。
而且手中有官钞的人可以前往朝廷兑换成金银角子,即便是大宋的交钞也不例外,虽说稍有损耗,但谁不愿意去兑换
可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大宋的交钞更加值钱,契丹朝廷兑换出的金银角子并不是足色的,其中的杂质影响之下的纯度完全不能与大宋的金银相媲美。
但对于惊弓之鸟的契丹人来说,能兑换就已经是极好的了,还有什么可挑三拣四的
再说若是真的想要赚钱,在巨母城中充当劳役便可,每天足足有两枚银角子可拿,积少成多之下,总会有富裕的一天。
而蔡伯俙知道,这些东西并不值钱,只不过给了契丹百姓一个更加珍贵的东西,希望。
大宋的官钞在契丹并不流通,只能购买大宋的商品,可是随着契丹与大宋之间的战争,这一行为成为最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乎百姓手中的官钞就彻底沦为废纸,除非他们能拿着这些钱前往大宋购买商品,最好的止损办法就是从朝廷低价兑换金银角子。
虽然在百姓手中这些大宋官钞花不掉,但到了朝廷手中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有钱想要花掉很难吗
契丹朝廷不断的通过一些秘密渠道,大量的使用大宋的官钞换取物资,其中甚至还有金银器皿,而且大宋的官钞不光在大宋境内通行,在所有和大宋有贸易来往的国家都能随意使用。
因为特殊的纸张技术以及彩印和钢印,大宋的官钞基本上就没有人能仿制,并且仿制的成本太过高昂。
一张一贯钱的官钞你要花五贯钱才来仿制出一张一模一样的,你还仿制个什么劲,亏不死你
而粗劣的仿制轻而易举的就能被发现,除非眼神不好的人,否则别想把手中的假官钞用处去,而且有极大的风险,在这个封建时代,刑法相对后世可是重了不知多少倍。
藏匿假官钞一贯者,徒六年,单单是这最轻的出发已经让人望而却步了,何况是在此之上的
一些铤而走险的人基本上都被判处了大辟的极刑,时间一长再也没有人敢以身试法。
于是契丹人就拿着大宋的官钞在世界各地的国家兑换真金白银,当然也不是直接兑换,有些是卖给商贾,毕竟商贾做长途贸易,随身携带金银不方便,官钞就省事的多了。
再说前往大宋做买卖,有大宋的官钞多方便,还不用去大宋的钱庄兑换。
契丹朝廷收缴大宋的官钞,然后再卖掉换回真金白银,再在以不足色的金银兑换给百姓,其中的差价和利润是多少百姓们还要以劳役换取更多的金银角子。
如此一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