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大明百姓生活的东西,有很多衣食住行如今都已经有了大量的改变,但这些改变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才能完全覆盖到全国各地。
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如今正在不断的扩大之中,人们相信大明扩张的脚步不会停下,可速度还是会慢下来的,毕竟需要建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朝廷内部的磨合也正在不断进行之中,部门越多也就意味着职能越明确,但里面大家都是等级的部门之后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推诿的情况,毕竟大家都是同级的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来作出决定。
议事长的职位还没有决定出来,议事的规则还在讨论之中,虽然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规则,可说到底那个职位还是非常的诱人的。
所以大家也看出来了,陛下既然想盈利的推行这个政策他们也不得不接受,况且如果真的能用那个位置的话,就算是只做2到3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为之奋斗啊。
他们相信也许以后不会有人记得他们做了哪一个部门的上述,但如果他们真的做了议事长的话,那些史书上绝对会给他们留下重重地一笔,每一个人在一个平衡的位置上坐了那么久,谁都会记得在中间所发生的事情。
就好比如今吏部尚书,掌管着天下所有官员的升迁,但又有多少人能够见到他一面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到底是哪方人士,又在朝廷做了多久呢
可是做了议事长就不一样了,毕竟要为所有他所做出的决定负责任。
所有下发的文件都会有他的签名。
说最终所得出来的结论都会通告出去,百姓们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参与做了这一项决定。
太吸引人了。
这是非常肯定的。
皇帝还是非常高兴的。
如今自荐的奏折,推荐的奏折,雪花般的飞进宫中,无一不在表述着自己,或者是推荐的那个人是多么多么的适合这个位置。
建文皇帝朱允文如今并不头疼,他知道方中愈的目的达到了,对于黄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保障,那就是文臣们终于因为这件事情开始不再那么一致对外了,虽然他们各自争斗,也代表着彼此的利益,可这个位置代表着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就算这一次没有机会,下一次终归还是有的,所以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个机会,至少要让这成为一项制度,真正的成为大明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制度。
这是阳谋,建文皇帝朱允炆就是不表态,大家依然会远远不断的争论,至少会决定谁最后成为第一任议事长。
朝廷各部门如今运用的最多的制度有两项,一是档案制度,就是各部门所有的档案都集中管理,分门别类,只要是与部门相关的,他们就要能够查得到,不管是其他部门只要是有权限能够调阅他们档案的第一时间要出来。
这一点每个部门都做得很好,而且新成立的部门如今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楼。
所以有着充足的地方存放档案。
第二个制度就是会议制度,那就是只要是部门里的人,都能够有权限参与部门的会议。
当然更高级别的话,如果有限制的话,不是所有人可一般普通的会议或者是宣告性讨论性会议,大家都有权利自己家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这样来的话就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些人的想法可以被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话也可以更好的考核一个年轻的官员是否能够承担部门的工作和是否有发展的前途,对于上层官员来讲,这是一个很很重要的发掘下一任官员的重要机会,毕竟他们需要长久的来考察一个人是否能够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