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做事的时候,一直都考虑了很多事情。
至少不能因为自己的事情,来影响其他人做事的权利。
朝廷正在不断的讨论该怎样在那里建立都司府和布政使司。
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样的问题。
不仅要考虑民政还有军事上的供应,更何况如果要迁移人口的话,这些人又该怎样负责土地的分配,总之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参与进来。
方中愈在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建议,毕竟如何处理得来的土地是朝廷官员们应该考虑的事情,而且他们有着充足的经验来做这些事情。
更何况如果这些东西他参与的太多的话,容易引来大家的记得毕竟方中玉,如果还在民政上有这么大的能力的话,对于那些文臣来说是最大的伤害。
大明的管理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其实还是比较粗略的,主要是依靠朝廷官员他们自己,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当然制度并不是完美的,可是他们的制度很容易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亡政息。
不过现在朝廷的官员们似乎已经预料到这个问题,他们正在考虑一套完整的通用制度,这样的制度形成之后,恐怕就可以让整个朝廷完整的运转,这样的话就不会,因为如果领导者有能力,那么这件事情就做得很好,发展得很快,如果领导者是一个很窝囊的人,那么就可能干得很差。
不过在怎样的制度都可能出现差错,更何况在如今交通和通信都很差的情况下,不管公布如何发展都不能弥补这些管理上带来的漏洞,那么就只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给他们留出相应的利益。
现如今工部尚书郑赐领导的工部建设集团就是这样的。
他们首先要保证工匠的利益,而地方政府对于他们有一定的管理利益。
最后一环才是朝廷御史台和锦衣卫的监督作用。
也就是说每一方都可能获得利益,但又不能把一方利益全部都只给一个人,所以他们一定会负责监督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大明的道路现在改变的这么快,但是依然没有影响到整个超级的稳定,甚至可以说有一种蓬勃发展的地步,毕竟修建道路对于更多的地方出现来讲,是一种既可以让百姓们有有事情做,有工钱拿,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一个府县的内部稳定,因为他们不需要再去考虑怎样处理这些无事可做的百姓。
朝廷官员们虽然都有各自的想法,但如果能够帮助他们做正确的事情,自然要强硬的来做,再加上如今百姓们,可是因为朝廷能够让他们吃饱肚子,减少赋税,以及对朝廷没有太大的担心。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好政策在帮助他们虽然时间比较短,成效比较慢,但是只要能够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依然可以愿意这样做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是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才会一直让朝廷不断的做这样的事情。
整个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么简单,虽然朝廷一直都在鼓励着百姓们自食其力,可没有着他们的引导,有些事情是做不好的,商业的压制,一直都存在,但是廖氏兄弟的货的兴起,已经让很多朝廷官员们意识到当年的那种方法已经不太合适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深刻的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某些状况下提到了一些整个朝廷的官员都开始在讨论如何大明帝国的商业更加稳健的向前行进。
其实这样的改变也来源于如今大明精神和文化的改变之前,整个帝国选择了儒家文化作为推动整个帝国行进的动力,但是如今大家心里都清楚,人心思变。
强有力的措施,如果不能解决掉问题就能带来更多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