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2章 第 552 章(1/3)
    说到经文之中的错字, 这个就必须要好好说一说了,最初的经文是翻译过来的,大家都知道, 翻译里面少不了的就是音译,再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上,为了通篇顺畅,可能会省略很多具体的解释, 好像一个成语运用在句子之中,本国人都知道什么意思, 外国人不知道,再要理解就要看翻译的功底了, 若是直接字译,结果可想而知。

    就算是具体解释,一个句子之中套一个句子,显然也不便于理解, 若是能够忽略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可能也会直接忽略了, 最关键的是, 意思传达要到位, 为此损失一两个文字韵味之类的,就不算什么了。

    同样的道理放到经文上, 经过一些高僧翻译的经文准确度还要高一些, 但低于高僧理解度的,翻译过来的经文的谬误就有些多了,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这算是第一个环节的不可避免的误差。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

    目前纪墨所了解到的, 这个古代并不是没有雕版印刷, 而是印刷太贵, 那些学子们的四书五经尚且不能完全普及,更不要说佛经之类的了,大庙之中,或者能够联络到相关的书坊专门为其雕刻一本经书的刻本。

    纪墨所在的小庙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了,除了零星几本是印刷出来的,其他的都是手抄。

    而手抄的经文版本就不可避免一个问题,即文字谬误。

    这种谬误有可能是抄书的人不小心,写了个连笔或者怎样,后来再抄这本书的人,看到连笔,一下子懵了,这字儿不认识啊,好像是这个,好像是那个,到底是哪个呢

    要么照猫画虎尽可能把这个连笔原模原样抄下来,要么就自己想办法这个字的空白,选择可能相近的文字来替换,直接抄录到新书之中。

    这还算是需要懂点儿脑筋的谬误。

    再有一种就是无意抄错了,比如说一本经书,很熟悉了,抄写的时候可能都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是否有错误,等到完成之后,书本一合,也大可不必再看了,可结果,后人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字是有增减的,甚至直接写错了。

    这种失误不能说无法避免,却总是免不了出现,有的人看出来了,就直接涂黑了原字,在行间同一位置另写一个,多字划掉,少字补上,就在行距之间,两字空隙缺字之处写上一个。

    有的人还会专门弄个小符号出来,表示这个行间补字是要补到那两字之间的。

    因经书文字都是竖排,这个补字的符号就是大于号小于号的样子,有的还像立起来的“八”,莫名让人想到两手扒开缝隙的样子,还有点儿像是在呐喊哎,丢字了,丢字了。

    看起来莫名有几分稚气可爱的感觉。

    只是如此一来,整页看下来难免就多了些不够严谨权威的感觉,好像是个人就能从中挑刺,因为本来就有过谬误。

    所以,藏经阁之中,除了管事的大和尚几乎就是带孩子玩儿的之外,其他的和尚,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认真抄经。

    这些抄经人没有固定的安排,谁闲了谁就过来抄,可以是轮换的,也可以是天天来,当和尚,研究经文总是不错的。

    抄经这件事,甚至可以从早到晚,从少到老,以此修行的也不在少数。

    纪墨对这件事是没什么爱好的,背诵课文厉害,不代表一定要默写也厉害,更不要说这种一遍遍重复默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读,而不是写,反正纪墨是这么理解的,除非练字需要,否则反复抄写,并没有更多的意义。

    现在纪墨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挑错字,因他年龄小,就是发现有错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