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悔不当初,早知道刘意有这能力,他说什么也要和韩馥称兄道弟,搞到今天他得低头给刘意称臣,好东西分刘意一半。
这日他得到消息,说是寻到一位隐士,乃是颍川人士,来冀州避难。
袁绍立刻站起来,这剧情他熟啊,荀谌他弟荀彧也是一样开头,结果被刘意拐跑,再遇上一样剧本,袁绍绝对不会让人跑了。
他当即道,“备马,带上厚礼,我要亲自去见这位孔明先生。”
说罢看向荀谌,非常客气,“友若可愿同行”
被重用的荀谌在心里叹气,行礼道,“自是愿意。”
他着实不喜欢眼下的局势,兄弟俩各侍其主固然没错,只是这两位主公也太近了些。荀谌感到的不是重用,而是监视,袁绍生怕他跑了。
路上袁绍和荀谌聊起这位隐士,叫胡昭,字孔明,谈起胡昭过往时,荀谌勉强扒拉出点事迹。
胡昭的书法很有名,同时为人不求名声,在颍川时就是位出名的隐士。对做官不感兴趣,因而此次袁绍前往,荀谌觉得可能性不大。
袁绍听出荀谌字里行间的劝解,脸色不虞,还是好声好气,“不来也罢,至少他人知晓我袁绍礼贤下士,求才若渴。”
比刘意好一万倍。
荀谌心道那恐怕没什么用,长公主比您有手段多了,不仅会哭,还会闹,请不来就直接抓,将军您在此道上实在不如长公主。
荀谌那是血与泪的教训,袁绍就算知道了也没用,因为他是袁氏,世家大族,拉不下脸。
到了胡昭隐居处,果不其然被拒,袁绍被荀谌打过预防针,没当场变脸,他摆出世家子弟的风采,笑对胡昭,“先生一路奔波,多有不便,绍知先生高洁,愿赠薄礼,愿先生衣食无忧。”
胡昭和袁绍没深仇大恨,闹了个不愉快没必要,几番推脱后胡昭收下袁绍的礼物,也算卖袁绍一个好。
回去路上袁绍得意不已,“今日失胡昭,明日得子房。何愁我麾下无人。”
袁绍压根就没瞒他拜访胡昭的事,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袁绍礼贤下士,然后来投奔他。
自然地,刘意也知道了,荀彧劝刘意别白费功夫。隐士这类人基本都强求不来,能强来就不叫隐士,叫名士了。
刘意听完袁绍宣扬的事迹,对荀彧说,“他袁绍做不到,我做到了,你知道叫什么吗”
叫打脸。
刘意没学袁绍去拜访胡昭,她给胡昭写了一封信,内容很简单,控诉某位西席成日逼她练字,还说她字写不好有辱汉室颜面。
荀彧看着上头的狗爬字,眼角抽搐,“长公主”
这天天抓练字,怎么还越写越回去了。
信寄出去后很快就有了回信,信中胡昭语重心长劝刘意好好练字,大约是实在看不下去了,胡昭还亲手给刘意抄了篇名赋,让刘意拿去练字。
理所当然的,刘意又给胡昭回了一封。
只要你愿意聊天,那是永远都断不了,刘意投其所好,不谈政事,只说经籍,友情顾问荀彧,拉着荀彧这个百科全书,刘意和胡昭聊的非常愉快。
她和胡昭说眼下战乱,雒阳的东观遭遇战火,不知损失多少典藏。她心如刀绞,胡昭回复也是痛心疾首,大骂董卓不识好货。
于是刘意说,孔明先生能帮我整理典籍吗
胡昭说,这不太好吧,我不做官的。
刘意说,没事,就整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