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意有条不紊安排人员,“让骑吏换棍棒来,清出一片地来,要闹就动手,无须客气。”
有这句话,几个骑吏立刻振作起来,拿了棍棒出门解决麻烦,一些流民见到下意识后退,也有流民不怕死扑上来,被骑吏一脚踹开。
棍棒毫不留情砸下去,流民吃痛,被迫后退。
勉强清开一条路,剩下的人支起棚子,当带着热气的大锅被架起,人群再一次暴动。
掌勺的阿史喊着,“别急,人人有份。”
纵使郑家的仆人加入,也无法挡住动乱的人。
刘意看着这一切,清楚到人手的不足。眼看棚子要被冲垮,再次上演哄抢事件时。一个雄厚的声音响起,“长公主莫慌,我来助你。”
街尾走来一拔人,为首的正是当日宴席上的养猪户,他们身手敏捷,把躁动的流民往后扯,铜铃般的眼睛瞪过来,加上一双大手,一下子就镇住了场面。
刘意松了口气,亲自走过来向游侠表示感谢,养猪户却闹了脸红,“使不得使不得,不过出些蛮力。”
刘意好笑不已,指挥骑吏组成队伍,让流民一个个排队站好,孩子和老人优先,这种安排致使一些流民不满,喊叫起来,“凭什么,老东西吃了也浪费。”
刘意冷了脸,“凭这里由我做主不想吃就给我滚。”
流民不敢再闹,生怕到手的鸭子飞了,加上骑吏和游侠林立两旁,只得乖乖排起队。
收拾完流民,刘意转头去检查棚子里的情况,阿史已经从一旁退下,这么大的锅她一个人搅不动,换了个郑家男仆来。刘意抬头往锅里看去,浓稠的粥在锅里翻滚,偶尔能看见夹杂的大豆。
刘意让阿史舀了半碗给她,吃过后摇头,“多加水。”
大豆极难煮烂,吃多了难以消化,容易涨腹,流民已经饿了很多天了,一下子吃饱反而对肠胃不好。
黄米粘牙,大豆磕牙,加上糟糠,三者混到一起,绝对算不上好吃。
但对于流民来说,食物哪分什么好吃不好吃,能吃饱就行。
郑家准备的碗不多,流民又没带餐具,刘意让他们当场吃完了还回来,只是僧多粥少,往往前一批的流民还没吃完,后面的又围上来了。
上一位流民离去,后面跟上来妇人站到阿史面前,她带着一个孩子,脸色饥黄,已经饿到皮包骨,却不哭闹。
“母亲,我想吃。”
妇人也是饿极了,但阿史严格执行刘意的命令,不给妇人舀粥。
妇人看看孩子,又看看那群舔着碗迟迟不肯松手的流民,最后伸出手,“能倒在我的手上吗”
她的手上满是尘土,捧成碗状递过阿史面前,卑微又伟大。
刘意闭上眼睛,压下喉头的涩意,“再等等,马上就有人吃完了。”
阿史擦去眼泪,点头应和刘意的话,“对,等一下。”
那位妇人露出失落的表情,还是答应下来,等她拿到粥,嗅了嗅食物的香气,然后把它递到孩子面前,笑着说。
“阿奴,吃饭了。”
郑泰领着人在不远处观望,在刘意的安排下,赈灾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着,吃完的流民被放出城外,只出不进。
不光是嘴上功夫,这位长公主真正做到了品行如一。
郑浑跟在自家兄长身后,“这些人都是你安排的”
郑泰,“不是。”
他按照父亲的意思,只给了食物和人手,父亲有意考验刘意,郑泰也存了试探的心思,想看刘意能做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