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88、番外(1/5)
    记者没有想到, 今天公开的竟然会是普尔兰一世本人关于血腥变革的私人信件。
    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博物馆会在神像柱廊展出国王与他的城和龙与蔷薇了。历史上,普尔兰一世有着很多称呼, 在今天比较常被人提及的有“世界之王”“荣光共主”, 然而他还有一个并不光彩的称呼
    “背誓者”。
    背誓者,这个称呼与大变革有关。在大变革发生的那年九月, 一共有两百七十名罗格朗贵族在蔷薇王宫前的广场断头台上被处死, 其中参与过反抗神圣军战役并立有战功的骑士不下百人。
    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为“血色九月”。
    血色九月在当时引起了整个骑士世界的轰动。
    中世纪是属于骑士的时代, 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是支配人们思想和心灵的强大伦理观念,是当时整个社会体系中的王冠1。甚至可以说, 在当时所有国家都属于“骑士王国”。君主与骑士之间, 是一种誓约关系, 君主赐予骑士土地, 骑士们向君主宣誓效忠。除去圣廷尚未灭亡时,教皇能够以“绝罚令”解除君主与骑士之间的效忠誓约外, 它一般被默认是牢不可破的。
    然而, 普尔兰一世背弃了自己在加冕仪式上与贵族们缔结的这种誓约。
    他将军事,封地等权力, 逐步从骑士阶层手中收回。单就从道义上而言, 普尔兰一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毫无疑问会遭受谴责。正因为如此,以地方领主为首的旧贵族们联合起来, 声讨国王的“背誓”行为。
    普尔兰一世强硬地镇压了这场暴动,牵涉其中的保守派骑士一一被处死。
    在血腥变革完成后不久,普尔兰一世因病去世,将一个崭新的帝国交到了“捍卫者”约翰将军的儿子手中。但是舆论界对普尔兰一世的抨击并未随着他的病逝而终止,人们认为这是这位帝王一生最大的污点,他可耻地背弃了效忠于自己的骑士,杀死了他不应当斩杀的帝国功臣。
    甚至,有人认为普尔兰一世的病逝,是命运对他“背誓”的惩罚。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普尔兰一世一开始其实是想以较为和缓的手段,推动新的经济制度改革。流血九月的发生是个偶然,普尔兰一世并不是没有想与保守派和解,但双方的矛盾太过于激烈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普尔兰一世是迫于无奈才处死曾经跟随自己的骑士证据就是,那些骑士被处死之后,普尔兰一世并没有祸及他们的家人,甚至隐晦地给予了保护。
    两种争论的关键点在于,普尔兰一世处死那么多骑士,是被迫还是有意而为
    似乎,只要确定这一点,就能够断言,普尔兰一世到底是不是一位背信弃义,冷血无情的君主。
    现在,答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泛黄的纸上,普尔兰一世的笔迹凌厉,透过字迹那位君主冷静无情的声音仿佛回响在人们耳边
    “当我们彻底收回领主法庭的审判权后,他们就会意识到我们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准备好我们的火枪和炮弹一切皆可牺牲,一切皆可抛弃。
    城堡时代该结束了。”
    血腥变革,血色九月。
    全都出自普尔兰一世本人的意志。
    距离圣威斯大教堂不远的一座独立别墅中。
    穿着古典衬衫的国王坐在花亭的石椅上,翻阅着一本罗格朗通史。阳光透过墨绿的叶子,落在他身上,斑驳错落。他看起来还和圣威斯大教堂再加冕的时候没什么两样,时光在国王身上停驻了。
    “1433年,海上神圣军入侵罗格朗东南。为了保证整体战局的胜利,希恩将军下令蔷薇铁骑战略性撤退,转守科雅山脉,自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