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六章 正气引锋芒(1/3)
    朱元适对李鸿儒的印象很深。
    这不仅仅是源于李鸿儒的诗词。
    这货当时涂抹了一脸的墨汁,又偏偏题了个李太白的笔名,反差之下让朱元适印象不得不深刻。
    此时的小模样显然干净整洁了许多。
    但入了他的眼,不论李鸿儒变成什么模样,只要认真对照上一会儿,他都能识别出来。
    此时他一脸好笑的模样,看着李鸿儒。
    “朱大人。”
    随着王福畴介绍完,李鸿儒亦是回礼了一番。
    “你们认识”王福畴奇道。
    “他如今名气还不低呢”朱元适笑道。
    朱元适一席话,不仅让王福畴有了一些疑惑,便是柴令威、刘仁景和袁学真都有兴趣起来。
    “草民拍帝王马屁者甚多,但拍到皇上的耳朵中,这本事确实了不得。”
    待得朱元适提及危楼高百尺的镇观星楼诗,诸人顿时纷纷了然,一时神色有些意味深长。
    “我家遭了水灾,当时就是想混口饭吃”李鸿儒赧赧回道。
    “这是真本事,了不得,恭喜福畴兄收得佳徒。”
    半响,刘仁景率先拱手恭喜。
    不需要再做测试和试探,朱元适提及的这桩事例已经完全够用。
    但李鸿儒秉性确实需要打磨打磨。
    才智感人,那也需要用到正途,免得浪费了能力。
    这是一个有天资的后辈,也是一个需要扶正的人才。
    若是行得正,那自然是有功于社稷。
    若是走得歪,培养一个高智商的奸臣也不是没可能。
    “倒是便宜了李淳风”王福畴笑道“早知如此,我非得将那牛鼻子扯过来。”
    “五十两纹银修稳了观星楼,他倒是好命。”
    “能将观星楼稳住,别说五十两,就是五万两他也要认账。”
    “仁景兄管控着宗正寺,日后少不了让李淳风剥皮放血。”
    “他是个妙人,也是个大能力者,咱们道虽不同,但万法归宗下借鉴一二却是无妨。”
    几人还探讨到了李淳风。
    这位同样是李鸿儒的熟人。
    看着几人打趣李淳风,李鸿儒只得讪讪赔笑。
    让李淳风剥皮放血,李淳风不将他剥皮放血就算是厚道了。
    “他近年因为历法和傅人君对仗,又与大理寺卿崔真善扯皮,还波及太史令余俭,太史丞傅亦心,倒是精力旺盛。”
    “若是他愿意相助一二,我等也能去助阵一番。”
    “有理就助他,没理也不能昧良心说话。”
    “若放下对道家的成见,我认为他那套理论颇有可取之处。”
    “历法改革需要推翻传承已久的观念,这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总归改一改,也便慢慢改过来了。”
    五人相互说上说句,开始讨论到了朝政。
    这与李鸿儒拜师没多少干系,但五人未避嫌,这显然是没将他当外人。
    这是一种变相的承认。
    若是日后相见,诸多能助之处显然不会推脱。
    这也正是王福畴请诸人来见证的原因之一。
    待得等上一小时有余,那书房门轻敲。
    这是厨娘将牛肉烹饪完,给众人端了过来。
    除此之外,书童还带来了一壶小酒,这应该就是王福畴珍藏的剑兰春酒了。
    “几年前喝过剑兰春酒,我至今念念不忘。”
    “你怕不是招待我们,是拿来给你这学生开个锋的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