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乡官有秩或啬夫,刘显让文申直接从那些读书人当中选取一人任命。另一个,就是亭长,这个从刘显的柳林村原自卫队中的人选取一人任命。
至于另外的三老、游徼、乡佐这些,都从当地乡镇村落中选人任命。他们,都是负责协助有秩或啬夫治理各乡各村。
而亭长才是关键。
他们不停要履行本职工作,主要,就是为刘显在各地招募招收柳林村刘府商队的人员。他们在各地负责将那些青壮的百姓集结起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基本训练,然后再向他们宣传刘府商队的各种好处,将愿意加入刘府商队的青壮百姓送到柳林村,再进行更高强度的训练。
当然,训练完后,现在刘府商队还没有正式行商,他们还会返回各村各家,平时干着农活,或是执行一些任务工作,需要的时候,自然就随叫随到。
如此,刘显到时不仅能够对杨氏县进行控制,就是县城四周的那些乡镇村庄,亦会在刘显的掌握当中。
那些随文申一起巡视各地的读书人,他们所做的工作,跟在杨氏县内一样,每到一个地方,先调来粮食,让那些乡镇村庄的百姓可以活命,跟着以村为单位,对一个个村庄的百姓进行户籍重新整理,当然,在这同时,不遗余力的向那些村庄的百姓宣传是柳林村刘府刘显公子对他们的布施,让他们都记住刘显的名字。
这就是要让各地的百姓明白,现在救援救济他们的,不是官府,而是刘显。让那些百姓不要感谢错了对象。
本来,随行的索起他们,对于那些读书人每到一个地方就拼命的宣传刘显的名字,打着布施粮食的旗号,使得那些村民对刘显感恩戴德的事很是不爽的。因为那些粮食原本就是他们的,现在却被刘显拿着去宣扬名声,这真的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要不是刘显本人在他们官兵的监视控制之下,他还真的想要禁止这些人为那个什么的刘显扬名了。
一个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走一遍,却也用不了多少天。
五天后,文申就将整个杨氏县下辖的数个乡镇,以及一百来个村子都走了一遍。每到一个地方,他所做的,就是让向刘显借来的那些读书人为那些村民重新整理人口户籍,统计好人口,宣布刘显布施粮食,然后他就会重新任命乡官,完事后就继续前往下一个村庄。
当然,会留下一定的人手,开始对村民实行治理。至于粮食的事,也是会从他们村民中挑人前往杨氏县县城搬运回来。对于这些村庄,是直接按人口数量,再定量送来多少粮食,再分发到各户人家及个人。
按刘显的要求标准,一次只能分发给那些村民十天左右的粮食。每人一天三两米粮或别的粗粮,不够,他就自己想办法。在农村,只要想办法,就是野菜草根什么的,也总能弄得到一点吃的。
长远打算,的确不宜一下子分发太多的粮食给他们。刘显就是要让他们时刻都紧张着,随时都有可能断粮,也要让那些村民时刻都记住的名字。
只有这样,那些留下来的读书人才可以继续在那些村庄推行刘显交待的一些计划。
其实,每一个村庄都可以如柳林村这么来干。
在这寒冷的冬天,在没法耕种的其间,发动那些百姓多做一些手工活计。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有什么就干什么,不能让他们闲着。
不管是什么,哪怕用野草腾纺织出来的一些草鞋、草帽、草席、藤筐等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是不值钱,都是一些有用的东西。
另外像衣布、被服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跟刘显的刘府商队换取一定的粮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