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八六章 文化侵袭(2/3)
始皇当年为了统一而狠心实行的焚书坑儒也是不能让其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唯一让其断绝的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更为优越,更为先进的文化体系,来取代它,来让人们主动接受新文化并且忘却它。
    可是,就凭着你们这群“蛮夷”的脑子,凭着你们就知道放牛放羊,连铁器都造不出来的科学技术,还想要弄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理论体系来,这不是说笑吗
    所以,朱厚照的自信和底气所在就在于自己的文化优越性,至高无上的优越性,无可取代的优越性
    说实话,虽然自己是打心底里讨厌这群读书人,不过对于他们,或者是对于他们手中用来武装自己的文化,还有那些一步步构造出文化理论体系的圣人先驱来说,朱厚照还是万分敬佩的。
    无论是孔子告诉你的“有教无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还是孟子告诉你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钟鸣鼎食,于我何加焉”,还有老子告诉你的“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些东西毫无疑问,都是整个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确实可以给人力量,可以振奋人心,可以引人向善,可以富国强兵。
    当然,也可以化为自己手中的无上利器,可以让自己无往而不利,可以让自己的敌人国破家亡,堕入万丈深渊
    朱厚照已经想清楚了,自己想要造成文化输出很简单,打包一下,让鞑靼人放松警惕,潜移默化中接受便是。
    另外,在包装一下,将利益输出和文化输出互相捆绑起来,学汉人优秀文化,享受汉人宝贵资源,体验汉人美好生活。
    等土豆开始在大漠之中生根发芽,等自己的子民开始在大漠之中安家落户,等大漠深处有了商贾,有了经济繁荣,有了工作岗位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开始雇佣鞑靼人来大明的岗位工作了。
    到时候来了就包吃包住,让你被汉人的优越生活给一步一步腐蚀,到时候如果你离职了,回到大漠之中,在过上每天放牛放羊,还吃不饱吃不好穿不好的生活,你自然就会想念在汉人聚落里美好的生活了。
    而你要想到汉人的岗位上工作,你就必须会说汉话,大不了自己再从内帑拿出几十万两银子来,给出高额的薪酬来吸引你,留住你。
    到时候你工作稳定了,生活美好了,有妻子孩子的是不是要把他们给接过来,没孩子的是不是要生孩子没老婆的是不是要娶老婆
    等在汉人的生活里安家落户了,是不是要给自己的孩子考虑一下,是不是要送他们去读书,去学知识,去明事理,去出人头地。
    你想读书,很简单,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更不缺的就是落榜的,没有官去做的读书人。
    这就好办了,自己是天子,天子就是任性,自己到时候出个政策,下一道圣旨便是,就直接说只要愿意到大漠之中“支教”三年的读书人,回来以后一律赐给同进士出身的殊荣。
    朱厚照相信,只要这道旨意一出,必定会有数不清的落榜举子只身前往,只为了得到那个“同进士出身”的无上殊荣,改变一下自己的阶级性质,再改变一下自己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
    有了老师,有了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是鞑靼人还是汉人,天底下的父母必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明事理有知识。
    所以说,只要汉人的学校在大漠之中开设起来,必定会有无数的鞑靼人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去读书。
    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代代人之后,鞑靼人还会存在吗鞑靼的传统文化还会存在吗到时候的鞑靼人,还会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怎样的弯弓射大雕吗
    恐怕会变得和汉人的孩子一摸一样,只知道孔圣人,只知道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