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辽东乃是大明的门户,这里的将领各个都是实打实的实权派,手握重兵,很容易形成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局面,对于好不容易通过“土木堡之变”造成的文重武轻的局面,文官集团上上下下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文不掌兵而监兵,所以安插一颗钉子在辽东是最好的办法。
再者,你以为这群达官贵人每年迎来往送和自己消耗的百年人参,各种名贵药材天,以及那价值连城的东珠怎么来的若是没有人在辽东开道,与外界负责联络,如此大的利润和物资会落到千里之外的文官集团手中吗
但是钟万林的信却是告诉刘健,司礼监的大太监刘瑾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到了辽东,还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坚持要实行坚壁清野,说什么要防范可能来进攻辽东的鞑靼人。
其中钟万林还提到,城内大小官员都不愿意听从刘瑾的屁话,可刘瑾硬是仗着陛下的圣眷和自己的身份一意孤行,强行将锦州城外的百姓迁至锦州城内,还让人在城外刻意纵火,烧毁了城外的土地和粮食作物,今年的辽东的秋收势必颗粒无收。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最后还提到了刘瑾当着全城百姓和文武官员的面,在菜市口直接处死了辽东巡按御史匡海学,又诉说了诸多刘瑾的罪行向刘健表达了自己的衷心才收了笔。
说来也是刘健倒霉,瞧瞧这封信是三天前从辽东送出来的,第二天鞑靼人就来袭击辽东了,所以钟万林算是只有控告了刘瑾坚壁清野,强迁百姓,让大家颗粒无收的“罪行”,压根没提刘瑾发放拆迁补偿款,赢得百姓们爱戴的事情,更别说那鞑靼人真的前来进攻辽东的事情了。
看完以后刘健是又惊又怒,惊讶的是自己之前给那小王子送上的“佯攻大同,实取辽东,劫掠百姓,扬长而去”的计策,如果真如钟万林所说刘瑾不顾一切半个月前就开始坚定的施行坚壁清野的政策,那么小王子的大军势必只能败兴而归,白白劳碌。
而对自己来说,不但不能将陛下的注意力转移到辽东和对外,免得一直盯着内部和自己争斗,还会失去鞑靼人对自己的信任,破坏这么久以来通过自己名下的商贾建立的合作关系。
自从蒙古分解成了鞑靼和瓦刺之后,在刘健等人的努力和推动下,朝廷只允许官方与鞑靼人进行贸易,对于和瓦刺贸易的,一律视为通敌论处。这被官方称为“互市”。
可是双方的关系忽明忽暗,说白了还是彼此之间都有防范,随着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差,朝廷也停止了官方与鞑靼人进行的“互市”。
可是停下了这场官方贸易,对大明来说倒是无所谓,说句不客气的,就算是如同后世一般闭关锁国几十年,大明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担心出现任何的经济和民生问题。
但是对于身处大漠,手工业极富不发达的鞑靼人来说,这问题了就大了。
首先,他们不会打铁,他们自己使用的兵器都是靠抓来的汉人工匠打造或者是高价收购来的,就连平日里的生活必需品铁锅,在鞑靼也是贵族才有资格和资本使用的奢侈品。
其次,因为是游牧民族的缘故,鞑靼人不善于农耕,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他们没有发展农耕经济的条件,所以他们需要的盐巴和蔬菜只能靠从大明进口,毕竟光靠吃牛肉和羊肉是不能保证健康和营养的。更不必说茶叶这等备受鞑靼贵族们追捧的东西了。
如此一来,鞑靼和大明之间的贸易市场就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缺,换句话来说就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有了利润,凭着商贾们逐利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