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八九章 谋划(2/4)
部这么多年,你真以为我退下来了就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
    马文升召集兵部开会商议是否要调派宣府副将杨继胜进京的消息,早就被人秘密送到了刘大夏的手中,又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了叶贽和朱宸濠的手里。
    另一封信件则是关于朱宸濠要南下闽浙一带发展图谋的“请求”,闽浙沿海,乃是大明对外联系的门户,而由于多年的海禁政策,大明的海贸早就荒废了,而是流落到了这群高官的手中,其中就以刘大夏所代表的刘家最甚。
    想要进入刘家的地盘,自然要征求刘大夏的同意了,所以朱宸濠在叶贽的指引下,亲自给刘大夏写了一封亲笔密信。
    信中首先夸赞了刘大夏这么多年历经三朝,为大明立下的汗马功劳,又表达了如今朝廷对于刘家的不公平,最后说明了要是自己登了基,就让刘大夏入阁,还给其子孙封官,最重要的是会保留刘家对于海贸的控制权。
    虽然叶贽对于刘家出卖自己,还在背后落井下石的举动恨之入骨,但都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下只有尽可能的拉拢和团结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才能增大自己的赢面和胜算。
    至于两家的仇怨,待解决了对外矛盾,再慢慢清算好了。
    于是就出现了如今的局面,刘大夏就待在自己的老家湖广,不但可以获取第一手朱厚照的动向,给朱宸濠情报,又可以联系朱宸濠的叛军,给朱厚照消息表忠心,总而言之就是两边下注,均衡发展,一旦发现哪一边有了必胜的局面,就加大筹码,从中渔利,反正无论如何刘家都是最后的赢家就对了。
    朱厚照自然也得知了关于马文升的传言,说实话,对于这位弘治皇帝留给自己的肱骨之臣,朱厚照还是比较信任的,可惜军国大事,根本就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觉和喜好去判断和决定,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想到自己刚到这个时代杨廷和父子的所作所为,就有些不寒而栗,好在如今各家勋贵的继承人和兵力都在自己手中,朝中真要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自己也还有与之搏斗的资本。
    想了一夜,朱厚照决定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当即就让人快马加鞭送了一封旨意给百官刘健领阁,主持大局,马文升为朝廷肱骨,国之重臣,加封太子太保一职,暂且不用调派任何兵力进京,众臣勿要忧心,待朕扫平贼寇,自会班师回朝。
    另一方面又写信给自己的亲信刑部尚书江若琉和已经是大理寺卿的张罗满,让其二人密切关注朝廷动向,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向自己汇报。
    然后又写了密信给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和妻子刘良女,让她们二人不用挂念自己,又说了一堆儿女情长的事情宽慰二人。
    最后是告诉张永和谷大用严阵以待,不要相信任何人,又加派了厂卫密切查访京城及周边动向。
    安排好了一切,才坐在帐中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自己的安排会不会酿成什么后果。
    振作起精神,朱厚照就临时召集了王守仁和新收入麾下的戚景通等人,以及各家家将,开始商议下一步的作战决策。
    “陛下,依我看,如今贼子水上力量已经被全部覆灭,必定是军心涣散,不妨趁机出兵渡过洞庭湖,一举击溃这群叛贼”胡彪本就是边军出身,对于战略,自然有自己的见解。
    “没错,胡大人说的对,如今叛贼没了退路,只能龟缩于江西境内,只要天兵入境,这群乌合之众必定不堪一击。”黄云对胡彪的提议表示了赞同。
    看着两位大将都有着相同的看法,而且现实情况的分析也的确如此,其余诸人也纷纷出言附和,唯有王守仁一直眉头紧锁闭口不言。
    朱厚照自己也研究了一会儿,想到历史上那玩闹一般的宸濠之乱,也是根本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