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朱厚照又调用了三千净军,别看这些人都是太监,但是打起仗来可是一个比一个狠,最重要的是这群人用的一手好燧发枪,到时候火力支援必定能够为全军大大的帮助。
再加上神机营,五军营的两万余人,顿时就拉起了六万人的精锐战力。
只是对于剩下的三千营,开始让大家有些犯难了。不为别的,这三千营的前身正是朵颜三卫,而朵颜三卫的老东家,正是宁王朱宸濠的祖宗朱权,大臣们担心带这群人出征会出现反戈一击的局面,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一时间开始左右为难了起来。
最后还是朱厚照拍了板,在他看来,若是三千营真有反心,那自己更要将这群人带上了,不然等自己出征了,京城里守卫空虚,要是三千营突然发难,首当其冲的就是京城,那才叫真正的得不偿失。
听了朱厚照的理由,大家都纷纷深以为然,但是想到那朱宸濠号称自己有三十万大军,大家又开始担心起了朱厚照的安危,建议陛下在调用九边精锐前来支援。
对此朱厚照倒是毫不在意,一方面是自己知道历史上的宁王朱宸濠是一个什么样的废物,准备了几代人的造反大业才几十天就被王守仁打得落荒而逃,这样的蠢货自己又何必担心呢
另一方面,对于这所谓的三十万大军,朱厚照也是露出了一丝讥讽。想当年三国时期,刚刚起家的刘备带着四千多人都敢对外号称十万大军,“虚张声势”向来都是我国兵法家的传统手艺,朱宸濠拉起来的三十万人,撑死了估计也就实打实的十多万人,真正能战斗的恐怕还不会超过四万人,自己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又讨论了一些后勤补给以及让几位大学士监国的决策,此次平叛的调子基本也就定了。
想到这里,朱厚照开始惦念自己是不是应该生个儿子出来了,别人都是太子监国,自己却只能嘱托给外人,实在是有些不放心啊。
回到豹房后,朱厚照又让刘瑾去给谷大用要了五千杆燧发枪,得益于这批发明家的智慧,自己朱厚照不遗余力地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如今大明朝的燧发枪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了,更能做到稳定供应神机营和净军,据说杨科宝还在研制和改进新一代的燧发枪,射程和威力还能再次提升不少。
思来想去,朱厚照还是决定再带上一支特殊的军队,一支比净军还要特殊的军队大明皇军。
虽然自己也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但是这群背井离乡的苦命人想要回家唯一的办法就是抱紧自己的大腿,所以忠诚度还是比较可靠的。
再者,倭寇的战斗力本就不俗,由于他们生存环境乃是一个弹丸小国,资源极度匮乏,想要活下去的办法就是比别人更狠,所以这个民族向来都以凶狠著称,而敢出海犯境的,更是狠人中的狠人。
这股子狠劲加上他们短小的身材,拿起标志性的武士刀,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必定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说句难听的,这群人本就不属于自己真正的子民,就算是带他们去当炮灰,全部死光了,自己也不会有多少心疼,也不枉自己这半年多以来好吃好喝养着他们,还给他们武士刀,又让早已经投靠自己的大内义德和胡彪前去训练他们,据说这群人的武艺已经恢复了八成了。
想到这里,朱厚照也不嫌麻烦,当即就带着人出了宫,直奔南子海,也就是那御马监和大明皇军的驻地,打算亲自检阅一下自己的“皇军”。
还没到大明皇军的驻地,远远的就听到了这群倭人那蹩脚的汉语和呐喊,听上去应该是在操练。
朱厚照刚踏入校场,就感到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看到有人来了,胡彪和大内义德立马就起身迎来,看到是朱厚照的时候更是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