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农民子弟的挣扎(2/3)
次是随同公司的商船来南非城贸易的。
    吕振江,山西太原人士,家中世代为农,到了他这一代,小时候因为聪慧,让村里的一个老童生看中,教授他读书认字。
    后来更是考入了县小学,成为了吕家百年里第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只不过吕振江的才华都是在文科上,而不是在理科上。
    而在当代的大唐帝国,虽然文科也很重要,想要为官就必须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但是对于家境普通的学子而言,如果侧重于文科,这就意味着很难获得奖学金。
    而吕振江更是严重偏科,理科成绩别说一半了,平日月考的时候甚至都不及格,也就是他的文科成绩实在优秀,这才避免了被退学的结果。
    不过这样的他,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什么奖学金了。
    在大唐帝国,甭管是大学还是预科又或者是中学、小学,文科的奖学金比例都是比较小的,而且竞争是极为激烈的。
    吕振江小学六年,都是未能获得过奖学金,等到了报考中学的时候,他虽然成绩严重偏科,但是好歹文科成绩出色,勉强也是考上了太原府中学。
    但是他虽然考上了太原府中学,却是没有去上过哪怕一天
    因为当年春天,他家因为一场大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坍塌,他的父亲不幸辞世。
    这也就意味着,吕家失去了顶梁柱,他作为吕家的长男,也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自然是不得不放弃学业,然后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实际上,就算是他不是因为需要养家,实际上以吕家的情况来说,也是无力继续承担吕振江的求学费用了。
    吕家不过是普通的农民家庭而已,纵然是大唐成立后,吕家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交的税少了,只要辛苦一些,倒也能勉强吃饱,然后吕父在农闲时分也是到处找活做,他母亲平日也是在家里做一些刺绣等伙计,就连吕振江的年幼的一个妹妹和弟弟,也是天天忙着。
    这样的五口之家,每年省吃俭用,连修房子都是舍不得修,这才是勉强供他吕振江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业,这想要继续读下去的话,以吕家的家境是不可能的事。
    当年十六岁的他,接过了父亲的重担开始养家
    不过好歹是读过书的人,还有着一张小学文凭,倒也不用和大字不识的父亲那样,只能埋首农田里,闲暇出去做苦工,吕振江凭借着小学的文凭,再加上写的一手好字,在县城里找了份文书的工作,收入不算高,不过比寻常的农民却还是强得多的。
    如此熬了几年后,他的弟弟也是长大成人,能够为家里分担干农活了,他的妹妹也是顺利出嫁了,虽然没有嫁了个大富大贵,但也是个殷实人家。
    这个时候的他,才是松了一口气,挺起了腰,抬起了头,并视线投向了外面广阔的世界。
    读过书的他,虽然只是读了个小学,但是他还是不甘心让自己一辈子就被困在这个小县城里的。
    他要去外面的世界,更广阔的世界
    下定了决心的他向母亲行了跪拜大礼,祈求母亲原谅自己的远游,并交代弟弟照顾好母亲,然后他就是一路跑到了上海。
    在这一段漫长的旅程里,他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火车,还在黄河上坐上了人生中的一次蒸汽渡轮,当他看到以往只是在文字描述里的火车和轮船时,内心的兴奋是难以言喻的。
    不过到了上海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大城居不易。
    上海的物价高昂,吃的住的处处都要花钱,身上的那些积蓄根本不足以让他在上海扎下根来。
    所以他就和当代很多去上海、天津、广州、金陵城等大城市寻找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到了上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