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的目的其实已经不是用来选拨人才了,而是根据考生做做出的各种策论等考题,给他们制定一个未来的任职方向,因此最近两年,殿试的考题也是越来越多,往往策论就会出十几二十道题目,但是,考生只需要选择其中一道题目应答即可。
而今年的殿试,也是加入了面试这一环节,由吏部官员以及礼部科举司的官员还有其他各部门选派的官员结合在一起,组成众多的考官团体,然后分批对考生进行一个简短的面试。
这种面试,主要还是给那些准备招收新官员的部门主官们一个当面考察新科官员的机会,那个啥,招进来就是自己的下属,谁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更好一点啊。
当然了,部门各主官的意见只能是参考意见,他们面试考察后,可以提出申请,把某名新科士子派到自己的部门来,但是掌握决定权的依旧是吏部。
吏部才是拥有对官员进行考评、安排职务的官员,虽然说他们能够直接决定的权限也只局限于在地方官员正四品以下,中央正五品以下,但是对于高于这个级别的官员,他们也是可以通过举荐多名候选人的方式向李轩进行举荐,至于李轩最后会不会从他们举荐的人里挑选一个出来,那就是谁也不知道了。
对于高级官员的任命,从来都是李轩独断的,而候选人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有地方巡抚等高官的举荐,有京畿各部高官的巨舰,也有礼部的举荐,此外有时候李轩也会让翰林院组织科考核并举荐名单,如果是重要职务,有时候他干脆会让内阁举行会议进行举荐,或者干脆是直接开御前内阁会议,讨论候选名单,最后由李轩决定人选。
当然了,这种需要开会讨论的任命,往往就是从二品以上的大员了,主要是各省巡抚、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低于这个级别的职务,是没有资格让李轩亲自召开这种内阁讨论会议的。
吏部这边虽然不能决定高级官员的任命,有是举荐了也没卵用,但是对于中低级官员却是还拥有着生杀大权的,新科进士就更加不用说了,甭管其他部门怎么说,甭管新科进士自己的意愿如何,当时当吏部决定下来,就是代表整个帝国的意志,新科进士要么上任,要么滚蛋。
所以四月的殿试阶段,新科进士们对吏部召开的简短面试,一个个都是非常的重视,想要在这些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不过也有例外的,那就是一甲进士、博士,他们不用去担心这些问题,因为他们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进入翰林院任职。
二月的会试、四月的殿试,对于华夏千年来的科举影响都是极大的,这放在整个历史长河里,也是能够留下浓厚一笔的。
以后说起科举的省考和国考制度,说起面试制度,那么就是绝对绕不过宣平八年的会试和殿试。
而四月份里,对于整个大唐帝国而言比较重要,也不仅仅发生了这件事,还有其他事务呢,比如说在这个月,大唐帝国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酝酿后,针对目前的税收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改革的重要集中在税种的细分,尤其是对工商税的征收进行了更加明确的细分。
同时还首次推出了阶梯征税制度,这一项阶梯制度,暂时只针对农业税,个人拥有五十亩以下的依旧采用以往的征税额度,但是对于超过一百亩亩的部分,则是采用了略高的农业税,而对于超过三百亩部分的农业税,则是采取了更高的农业税。
此举的目的毫无疑问是为了打击那些拥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