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得瘦猴一样的小孩儿,都透着活泼可爱。
师兄啧啧啧道“果然欧执名的花没有白种。待会我和师父,来看看你们捡的小徒弟。”
泰安派收徒讲究机缘。
若沧小时候不懂得什么叫机缘,来到了城里,才意识到“机缘”不是“眼缘”更不是“血缘”。
命不该绝之人,误入山林,可收为徒。
身负灵气,自小聪明伶俐迥然不同于外人者,可收为徒。
杜先生是这样,师兄也是这样。
若沧清楚记得,师父说师兄是自己来的泰安观,年纪小小就说“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当道士。”
特别的
天资聪慧,狂妄自负。
然后,师父理都不理他,把他送回山下,不过几天,他又跑去给师祖端茶送水,发誓要给师父师祖养老,才留了下来。
最终,师兄留在泰安观里,读了更多的书,吃了更多的苦,求仁得仁的成为了一名吃苦耐劳学富五车好道士。
故事真假存疑,但是泰安派收徒自有缘法。
若沧并不觉得于小天适合修道。
这条路清苦艰难,又与别人所见所闻不同,稍不注意,就会成为人群中的异类。
于小天,更适合做一个普通人。
普通的能听能说,自由随心的寻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而不是懵懂无知时,就被定下了桎梏,只有一个选择。
但是师父师兄要来看于小天,若沧肯定欢迎。
师父懂人心,必然比他更清楚,于小天的所思所想。
不过一小时,师父师兄就来了。
于小天人瘦,眼睛大,站在若沧身边有些怯懦。
直到若沧牵着他往前,他才乖乖的站出来一些。
“这是我师父,这是我师兄。”
若沧见于小天眼里满是困惑,解释道,“师父就是我的父亲,师兄就是我的哥哥。”
将陌生的代词替换为熟悉的关系,于小天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无声的张了张嘴,又腼腆的闭上,像极了不好意思喊人的样子。
然而,师父视线平静的盯着他,露出个浅浅的笑。
“来。”师父向于小天伸手,从若沧那儿接过这个小朋友,“我教你。”
若沧不知道师父要教什么,于小天却很高兴的眼睛亮了亮,跟着师父往花园石桌去。
师兄低声说“这小孩,命真苦。”
若沧叹息一声,“如果命好,也不该被欧执名在花园里捡到。”
命势气运反复无常,如果要仔细推算,于小天刚出生的时候,家庭圆满,父母和睦,谁能想到不过五六年,会变成这样。
前命已逝,后命自寻。
师父牵着于小天,似乎很高兴能够见到这位小朋友。
“你用的哪支笔”
师父一问,于小天就伸手握住了自己用的那支毛笔,期待的看着他。
师父点点头,松开于小天的手,拿起另外一支若沧用的毛笔,抬手写字。
“教你认字给你读书,待你胜过外人,又非你父母血亲,自然是师者。”他边写边说,显然在回答于小天。
师父的字流畅落下,竖撇捺写出熟悉的词。
若沧一看,愣了愣,一转眼却见于小天默默凝视师父的笔锋。
这必然是于小天在心里提过的问题。
而师父回答了他。
教他认字为他读书,待他胜过外人,又非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