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赶出大同府,让他们哪回来的到哪里去。
在古代,皇帝为了巩固统治,都会给百姓洗脑,希望他们一辈子呆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为他们创造财富。
皇帝都是这么想的,宋统殷更加会这么想。
他不求自己当差的时候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政绩,只求不出什么差错。
现在王则之把大同府经营的太好了,影响到了山西别的地方,这样就会产生矛盾,他不想激化这种矛盾,他怕由此引发什么不好的结果。
“山西总兵,荣禄大夫,官拜一品,年轻,麾下的兵马都是悍卒,府内的治理更是如此出众,哎,我老了。”
宋统殷自顾自的喝了一杯,他的背变的更加佝偻了一些。
宋统殷此言并不是嫉妒王则之,他知道自己之所以不像魏云中一样获得升赏,那是因为他一来就断绝的官场送礼的不正之风,他的这种作派惹恼了朝中的某些人,这些人不想他这种人高升。
所以,即使他头上有功劳,他也不会再升职了。
国家糜烂,朝廷糜烂,他身为一省巡抚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宋统殷放下酒杯,起身来到窗前。
他仔细观察起了楼下散场的商人们,还有往来大同府百姓。
江南而来的商人们,一个个雍容华贵,肥头大耳的,这说明江南确实比北地富裕。
大同府街上的普通百姓们,他们虽然没有身着锦衣玉袍,只是穿着普通的衣衫。
但是,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完全没有其它地方的那种萧瑟之感。
这时,一队巡逻的火铳兵路过。
他们人人身着对面布襟甲,头戴覆面全包盔,背着鲁密铳,腰挎倭刀。
宋统殷早就听闻过王则之麾下有一支彪悍的火器营,此刻亲眼见到,难免有些羡慕起来。
他还听闻王则之治军严明,不仅严禁营内欺压,还会严惩欺压百姓的军士。
在这种严格的治军条例下,也就造成了非常少见的军民融洽相处的画面。
这队火铳兵巡逻到固定治安点,立刻就有卖茶水的百姓提着水壶前去,给他们喝免费的茶水。
但是王则之规定过,不能白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军士们在喝过茶之后都会留下银钱。
宋统殷看到这一幕,再次叹了一口气,他一想到山西境内流贼越来越多的事情,就变的烦心起来。
他不明白,王则之这里怎么这么安静,丝毫不见流贼的影子。
大同府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王则之妥善的安置了流民,二是因为大同府屡遭林丹汗侵犯,境内的驿卒和守军死的死逃的逃,侥幸存活下来的,跑到王则之那里闹饷,都被收编了。
流贼的组成不外乎是四种人,一是走投无路的饥民,二是闹饷哗变的兵士,三是失去工作的驿卒,四是盘踞各处的匪寇。
匪寇有剿匪大队处理,驿卒不是被林丹汗杀死,就是逃了,没逃的也被王则之抓起来收编了,闹饷哗变的兵士,就更不要说了,大同府内的兵士基本上都在王则之手里了,至于府内的饥民,大多做了妥善安排,有一口吃的就没人愿意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