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一些后来加入的流民们,他们一路上颠沛流离,从没喝过如此甘甜的井水。
军户们经过一致商量,最后将这口井命名为“则之井”,用以感谢王则之的恩德。
这口井建好以后,寿阳、盂县前来做工的百姓,目光闪烁,他们尝过之后,再于自家喝过的苦水比较一番,有了想要留下来的打算。
第一口水井打好之后,经过不断的努力,游击营内王则之交待优先建造的营地、厕所、医馆、牛棚,已经建好了地基。
营内的百姓和军户们,对于王则之要建的厕所都十分好奇,他们都不懂王则之为什么要挖这么大个坑用来建一个茅房。
在厕所建造的过程中,不时会有人跑过来看看稀奇。
城墙的地基还没有修建,王则之担心规划超标之后,城墙围的太小,到时候还得扩建,所以他打算等营内的建筑全部建好之后再去建城墙。
游击营打好了地基,完全修建好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王则之离开方山,将重心放到招募流民、开垦荒田、修缮水利上面去了。
一定要争取在八月之前,兴建好水利,开垦出田地,这样他才来得及种粮食,明天才能早早的有收成。
其实从方山到盂县,在这山林之间有很多地方可以耕种,甚至有不少地方是有水源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勘察,王则之决定在这些有水源的地带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这样一来他手里的人手又不够用了,免不了还得招募一些流民,奈何前来的流民不是瘦骨嶙峋,就是老弱。
真正能马上用的人少之又少,他不得不另寻一地,安置这些流民,先施粥把他们养起来,等过个把月,他们的身体状态好一些了,再把他们派出来开垦荒地。
由于新招的流民马上用不上,不得已他从寿阳、盂县招了些百姓,付以粮食和银两,请他们在山林间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接下来,一连数天,这些人都是天还没亮就出工,天黑而归,每天都是努力干活。
最主要的是,每天王则之也会跟着他们出去,除了查看情况之外,他也要体验一番这种艰苦的生活,以免他过的太过安逸。
百姓们有些意外,他们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爷呢。
由于王则之每天都会带头干活,这些百姓自然是不敢偷懒,一个比一个干的卖力。
这期间,牛郎赶着五六十头牛来过一次,他告诉王则之,要想健壮的耕牛,那就得等五天,每五天他就来送一次,王则之点头答应了。
游击营里的军户们,眼看着耕牛越来越多,不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