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33 新君(2/2)

    大宋这边在蓬勃发展,辽国和西夏那边也没消停。
    萧峰和萧远山知道慕容父子在西夏后,本想着亲自去西夏报仇。
    后来却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因为宋辽之战,辽国吃了大亏,还赔了钱,朝廷不敢找宋国麻烦,就把目标对上西夏。
    辽国虽然入主中原百年,可还是不改游牧民族的劣根性,在大宋这边抢不到东西,就把目标转为西夏。
    这可好,萧峰和萧远山也不用跑到西夏找慕容父子报仇,直接调了二十万大军进攻西夏。
    辽国和西夏打了几仗,互有胜负,谁也没占到便宜,不过却给了慕容父子机会,通过打仗积累军功,慢慢成为西夏军方大佬。
    慕容父子与萧氏父子在战场上交过几次手,比武功萧氏父子强些,比行军打仗,慕容父子又强一点。
    两对父子交手多次,各有胜负,不过萧氏父子始终无法报仇,反而慕容父子因为抵挡辽军有功,官位越来越高,渐渐掌管西夏兵权。
    两国越打仇越深,渐渐打出真火,与大宋欣欣向荣相比,辽国和西夏国力越打越弱,渐渐也撑不住了。
    三年后,西夏国君李乾顺向大宋递交国书,希望两国一起伐辽
    宋钦宗赵桓召开御前会议,参加会议的人也不多,左相王忠,国师石泰,兵部尚书种师中,右相李纲,还有太上皇赵佶。
    三年来赵佶这个太上皇从不过问政事,却没想到今天会出现在御前会议。
    赵佶父子坐在上首,紧接着就是王忠,其他人都站在下首。
    李纲,种师中和石泰都是主战派,御前会议都没主和派的位置,可想而知,此次会议不过走个过场
    主持会议的人并不是皇帝赵桓,也不是太上皇赵佶,而是皇朝的实际掌权者王忠。
    也就是三两句的功夫,王忠就定下策略,先与西夏一起攻辽,再回过头来攻击西夏,争取一次将两国赶出中原,收服燕云十六洲。
    王忠特意调回宋辽边境的种师道,自己亲自与其一起领兵三十万与西夏军汇合。
    这次两国共同伐辽,以大宋为主,西夏为副,其中大宋出兵三十万,西夏出兵二十万,五十万大军一起伐辽。
    西夏军的主帅还是王忠的熟人,慕容复。
    慕容博虽是慕容复的父亲,不过他在西夏并无公职,以主帅亲信加入大军,此战也是萧氏和慕容氏最后一战。
    王忠看到慕容博的那刻起就知道,他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