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立意实在是太多了,她直接把和文明融入在一块。
文明的变化导致了的变化,的继承是对文明的继承。这其实是现代汉语言老师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直接被白依陌拿过去活学活用。
其实,这一直是有争议的观点,至少在官方教科书上并没有直接写明这样的言论。
从文明入手,白依陌直接写明了文字对传承的重要性。
华夷之辩上,夷可入夏,夏可为夷,这就是文明的体现。野蛮人学习了先进的文化可以变成华国人,华国人也会变成野蛮人,说明文明的先进比血统更重要,华夏人是以文明为标准判定,而非血统。
那文明的继承方式,自然是从文字开始继承。这也是文字初始的作用记录。
将以往发生的事通过媒介记录下来,首先是记录天气,然后有了历法;然后记录法律,然后有了礼法;之后记录先贤的言行举止,然后就有了文明观。
之后,随着教育不断向下,文字就有了除了记录之外的衍生功能精神建设和选拔人才。
先秦之学,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都是精神建设的体现。统治者希望通过精神建设来规范自己国民的举止,同时也希望借此来选拔人才。
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学得好。
当和人才绑定在一起了之后,的地位便不断上升。以往都是说穷文富武,因为秦汉之际的武将立功之后封赏十分丰厚。接着文官的地位崛起,武将开始受到打压,与之相应的,诗词歌赋地位越来越高。
当然,文官武官什么的,和她所写的并没有什么联系。
“当文字与文明交融在一起,的传承自然越来越重要”
她用了好几点叙述的方式,写了的必要性。一篇完成之后,白依陌不由皱了皱眉头。
忽然觉得自己写的有点怪怪的,小说不像是小说,散文不像是散文。
虽然感觉遣词造句都不错,不过感觉自己并不能进入社。
有点想要推到重来,但是想想自己一时之间想不出更好的,所以还是觉得先算了吧。
而且对自己来说,社并不是非去不可的地方,能不能进去,就看命吧。毕竟创作很难有高下之分,自己改了未必会比原来的好。
这次文章创作并没有限时,两人写好后交上去,就直接离开。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厚厚一叠的文章。社社长对这么多文章并不会全都看,极有可能有一半的文章都会扔进垃圾桶中。
说出来或许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白依陌这才看到何晶晶发的消息,然后对进入社的想法就更淡了。
她不知道的是,宋浩看到白依陌和何晶晶从社招新的地方出来,然后直接去找社的副社长。
“表哥,我是宋浩啊,想要进社,你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副社长表哥收到消息,懒洋洋回复“一句话的事。”
“对了,表哥,我有个同学也想进,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他稍稍迟疑了一下,想起了自己表弟家中的局长,爽朗的笑“小事。”
“对了,如果有一个叫夏瑜的人想要加入社,表哥你不要让他进来。那个人和我有嫌隙。”
“没问题。”
副社长表哥很给面子,直接三件事都安排妥了。
宋浩心想“这样子借助部门活动,也就不会有夏瑜来捣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