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坤立刻意识到,这是那些他能够转化和编译的梦境感知部分的“超感状态”表现形式。
不,这种表达也不准确,这和“超感状态”下的感知不同。
“超感状态”下,那些信息都是无法用视觉、听觉等传统感官来描述的,而现在这些信息,却是直接“可视”的。
它们并非是被“转译”成了“超感状态”下的对应信息,而是向坤自己总结出来的那种特殊标记。
在这种状态下,向坤发现他的感知视角也不再固定和梦境的主人米乔一致,而是可以自由地移动。
向坤明白了,这就是那张“黑圈涂鸦”的情绪投影形式,它无法用传统的感官感知到,而深藏在梦境的另一层之中,只有懂得如何“解码”,才能够进入。
这层发现让向坤十分兴奋,因为这可以进一步帮他完善对米乔的感知信息“编译”。
只要样本足够,他相信很快,就可以总结出一套能够在“超感状态”下翻译米乔感知信息的认知模型。
到时候,他就可以在进入“超感状态”后,通过那张“黑圈涂鸦”降临在米乔周围,然后观测她的感知变化,从而知道她的所见、所听、所感,等于把米乔变成了他的远程“摄像头”,而且还是多种感官信息都能收集的“摄像头”。
如果再将这种收集的方式扩大化,采样范围扩大到整个人类群体,那向坤或许以后就能在“超感状态”通过解读其他人的感官反馈,来获得更全面的环境信息。
这样要远比直接“解码”周围的环境信息来得容易多了,数据量和难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而且还更利于理解,等于是一条捷径
正想着的时候,向坤忽然发现,他好像可以控制那梦境中的“类超感状态”下的各种圆圈和线条,影响它们的形态和运动状态。
向坤马上明白了,现在这个梦境之中,这个“类超感状态”,是建立在米乔梦境中各种感知和情绪的基础上。
而他可以反过来,通过对“类超感状态”下各种信息的影响,来影响米乔的梦境感知和情绪。
因为本来这个梦境,就是由那“情绪注入”物品黑圈涂鸦所引导帮助建立,可以说它就是这个梦境的平台和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向坤要通过“类超感状态”来影响米乔的感知,并不困难,远不像现实之中,他必须通过建立了“超感状态”的物品,才能进行某些针对性的、一丢丢的影响。
过了一会,在梦境中脱离“类超感状态”后的向坤,再次以米乔的视角审视梦境时,发现眼前的笔记本屏幕变成了两米多高的长条形,而米乔敲键盘的手指也一根根变成了二、三十厘米长,非常的怪异。
但主观视角下的米乔,并没有感觉到任何奇怪,依然用那踩高跷般的手指,敲着键盘,点着鼠标。
向坤知道,这是他刚刚在“类超感状态”下进行了影响的结果。
只不过现在他对那些信息的编码还不够熟悉和全面,还没法进行太过详细的修改。他相信,有过几次经验后,应该可以利用米乔已有的梦境场景,进行更加复杂的编辑,说不定能让她看到特定的画面、听到特定的声音。
从米乔的梦境退出来后,向坤有些心满意足地深了下懒腰。
他之前就意识到那些整理“超感状态”下反馈信息而画出来的“标记”会有特殊作用,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特殊作用。
现在那些画着“黑圈涂鸦”的纸张,就像是能够入侵他人梦境的黑客软件一样。
而且现在还没有人意识到这种“黑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