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微微琢磨了一下,在王波耳边小声地说道“三舅,你看那边的秦保国,今天一白天都是没精打采的样子,看现在他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应该是出什么事情了,等下你把他约出去问问,咱们忠信公司里面的老实人可不能让人欺负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王波找了个借口,把秦保国约到了门外。
经过一番盘问,王波算是弄明白了,合辙是这个秦保国在过年前处了个对象,两个人都很满意对方的,可是,过年的时候,秦保国到女方家里面去,女方家里面的父母坚决反对,把秦保国弄得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在八十时代,恋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男的女的不能随便一起出去玩,在结婚之前更不可能睡在一起,那时候大家都很单纯。
由于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次的浪潮所冲击,爱情观婚姻观又被社会现实所影响,很多人在排斥中接受着,在放弃中坚守着,在混乱中惊醒着,这是他们回避不掉的命运。
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有一部叫做庐山恋的电影在中国大地上映。
原本这部电影是宣传庐山好风光的电影,却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爱情电影,直接引领了八十年代的潮流。
故事讲的是华侨少女周筠和年轻人耿桦,在庐山巧遇,从相识、相知、遇到阻碍,终成眷属的故事。
当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两个年轻人幸福生活的渴望、对待爱情的大胆打动了无数的观众,电影的男女主角张瑜和郭凯敏也成了那个年代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庐山恋寄托着八十年代人的爱情旗帜与情怀,影片不仅展现了庐山的秀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当时中国青年纯洁而含蓄的情感向往,被誉为新中国“纯美”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秦保国在英雄救美了李玉梅以后,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在共同观看了电影庐山恋以后,更是确定了两个人恋爱的关系。
秦保国是竹板屯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对于恋爱更是没有太多的认识,只是感觉和小梅两个人有着相互吸引的地方,单纯地想要和小梅相处。
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还没从过去的保守中转过弯来,之前说谈恋爱结婚,那顶多也就是找个伴儿,生活上的依靠、工作上的战友,即使有些前卫点的,也只能到玉米地、墙旮旯、小树林里偷偷拉拉手,总觉得谈恋爱就是见不得人的事儿。
可他们看了庐山恋,两个年轻人,在庐山这样一个最美的地方,穿着最美的衣服,大方地表达着最美的爱情,原来谈恋爱可以怎么谈,可以谈得这么美。
以前说“花前月下”,原来不只是在书本上能见到,我们自己也能做啊。
这么大的反差,再碰上那么一个渴望开放的年代,秦保国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情,他要和李玉梅结婚。
如果不是小梅的家里面因为秦保国是农村人,不是国营单位的职工,直接拒绝了秦保国的请求,他也不会喝了一些闷酒,把事情完完全全地合盘向王波托出。
八十年代初,江城市这边要求结婚的基本条件是住房、工作、婚礼三大硬件,三转一响三大附件。
男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对象家不会同意叫自己的女孩和“无业游民”结婚的。
首先第一条得有正式的工作,别看当时工人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元到三四十元,可这些钱足能养活三口人。
没有正式工作,那基本上就是没有房子的象征了,这个时代,没有工作,就没有房子分,两个人结婚没有房子,老人很难同意。
还有就是,婚礼酒席得办,那年代“随礼”是互相帮助,结婚成家缺钱,亲属、朋友、同学、同事,每人掏出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