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04 韦宝见聪古伦】(3/5)
布政使、按察使等官66名,缺知府25名。
    这是一个怎样的比例呢按照正常编制,两京六部应有尚书12名,侍郎24名,这时总共缺了近三分之一。
    “缺官”的朝廷,万马齐喑,而意见领袖,潜伏民间。
    这主要源于,晚明士人阶层的崛起,历史性地开创了“草野议政”的政党雏形。
    而市民阶层的兴起,为士人阶层参政议政了助力,也直接开启了晚明昙花一现的群众性政治运动。
    这两股力量的滋生、纠缠和结合,是晚明除了流民、建夷、阉党之外,一处需要被高亮的标签。
    解释这个判断之前,必须先厘清三个概念官绅、士人和市民。
    “士人”与“官绅”是明代读书人的两面。
    一般而言,绅是指现任或离职的官僚,士则是举人、监生、生员等拥有科举功名而有待入仕者。
    而“市民”的出现,则相对复杂一些。
    朱元璋的祖制限制了明朝的变革明朝建立,来源于一个无所依傍的独立武装力量,从未凭借于任何一个阶层或集团。
    朱元璋作为这个集团的首领,拥有至高无上和毋庸置疑的权力和权威。
    这使得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想,为子孙后代创制一套迥异前人的自家特色制度,为此杀再多的人、作再多的恶也不在话下。
    明朝制度为中国政治制度史之一大转捩点,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制度上很是搞了一番革新升级。
    所以说朱元璋在政治上,的确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帝王。
    在韦宝看来,能够排入前三。
    明制的独特之处有废除丞相制度,大幅调整官制,君主集权和中央集权均空前加剧。
    创设严格的社会管制,建立仿古卫所制,对江南课以重税,限制海上贸易,使明初社会呈现一派“古朴”面貌。
    于思想文化领域增强控制,以刑杀法律立国,右武轻文,使肃杀、恐怖气氛弥漫明初。
    无可否认的,这三大独特之处颇能囊括明初洪武创制的精要,其余枝末之处也无妨是说由它们派生而来。
    明初发生了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革。
    朱元璋政权所继承的蒙古“草原民族”政权性格,并指出明制中的许多鲜明特质,如臣僚奴化、皇权独尊、皇族分封和隐微之处,宫妃殉葬、谥法粗疏,均由金元而来。
    明制部分来源于秦汉唐宋以降的汉族政治传统。
    不应当明初强化完全归咎于蒙元,明初君权的扩张仍是继承沿袭了唐宋以降君权上升的汉族政治传统。
    明朝人出于政治宣传,始终不遗余力地强调自身与汉唐宋的继承关系,否认与蒙元的关联。
    朱元璋自称“远稽汉唐,略有损益,亦参之以宋朝之典”。
    这也一直成为明朝官方的宣传口径。
    从种族和军事扩张角度出发,论证明初朱元璋向汉族政治传统的收缩和“回归”,或者“江南本位”。
    朱元璋自我作古,独创了一套政治制度。
    朱元璋个人在制度创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洪武制度的影响只能以抽象曲折的方式进行,投射到朱元璋的意识里,然后在经过他的有意加工而作用于制度建设的。
    显然,“名不副实”、“名同实异”的情形会更多出现。
    但古经、古制对朱元璋的幽微影响,则是无可否认的。
    朱元璋与大臣讲论经史、热衷古经的史实。
    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古代经典是逐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