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02 不容易搞】(3/5)
180年。耶律德光进入开封时曾说“我亦人也,汝曹勿惧会当使汝曹苏息。”
    可见本来已经打算要做中原之主了。
    只是契丹自己的统治术不过关,在中原“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结果激起大规模的起义。
    辽主曰“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这才逐渐撤回北方。
    很多人都说,赵匡胤这么雄才大略之人,怎么会想出守内虚外、重文轻武这样自废武德的馊主意。
    这就不难解释了,因为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威胁的不止是皇权了,而是中原王朝本身的生存,如果不是契丹自身有些问题,中国说不定就跑步进入辽朝了。
    特别是如果把唐、五代、宋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发现,之后历代王朝各种颇为人诟病的缺点,往往其实出于吸取前朝历史教训的初衷。
    比如宋朝禁军坑,这事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更不可能不知道。
    卫所制的设立,其构想就给人一种是不是想复兴李世民的无敌铁骑的印象,结果用过了才知道,支撑军户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军户纷纷逃亡,最后还是要回到募兵。
    石重贵停止对契丹称臣时,李崧劝曰“屈身以为社稷,何耻之有陛下如此,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悔无益矣。”
    这句话既然上了资治通鉴,宋主肯定是听进去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嘛,结果宋朝倒是够能忍,忍大金一直忍到蒙古人打过来。
    宋朝的历史教训,都是投降派坏了事,要不是屈膝投降早恢复中原了,皇位上放头猪都比投降派强,这种论调,大明君臣更不可能不知道。
    于是明朝就来了个打死不议和不和亲不纳贡。
    大明亡在外交太僵化,饥民遍野了还多线作战,上上下下无一人敢承担议和就是罪人的骂名和压力,当然又是因为宋朝做得太过了。
    归根结底,那就是清谈误国。
    于是清朝又学到了,又来了个君主巅峰,以至于万马齐喑。
    归结起来,传统教科书说安史之乱是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后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中原王朝开始如同着了魔一般,不断地对前朝政策矫枉过正,自身纠错能力似乎开始减弱了,而无论哪种新制度和政策都难以再做到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军事强大和技术先进较为完美的结合起来。
    别说以前的朝代,就连已经在消灭了封建制度的现代生活了几十年的韦宝,来到了古代之后,依然是一脸懵逼,时常不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很多时候是没有方向的。
    韦宝也不知道自己想象中的资本主义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君主立宪制,最后能搞成什么样。
    会不会因为搞垮了历史,把自己一并埋葬掉了。
    长期以来,殿试只是皇帝主持考试,明代很多皇帝对于这个不感兴趣。
    一般出题都是内阁所拟,但是崇祯皇帝却自己重新做了一篇策问。
    在策问里他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
    官员腐化、士风败坏,用什么方法能够改变士风,让官员变得清廉,德才兼备。
    满清地小民少,一旦起兵,居然本朝打不过,这是为什么。
    现在对付他们有什么策略。
    农民起义蔓延,国家财政没有钱,又要体恤百姓,又要养军队,有什么办法能够两全。
    屯田和治理盐税制度,是解决财政的办法,为什么不见成效。
    河套问题、起义军和海寇一直作乱,加之水灾和旱灾,怎么消除。
    为什么文武分隔,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