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947 黑暗的时代】(2/4)
不然很可能就是19岁了。
    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别人半辈子甚至一辈子都没做到的事,事业的起步年龄已经非常趋近于当年的士族,士族阶层一般10多岁就可以做官。
    家长在这份可怕的成就面前,不敢也不可能会笑话他们的志气,没有考半辈子试的沉重现实负担,他们的心态,视野才能放得更远,建功立业才更有可能。
    “英雄出少年,出名要趁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他们的成就,真的是普通人能及的吗
    这种天才终究是少,他们的存在,掩盖不了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比士族豪族要低的事实。
    越完整健全的制度,总体架构也会越趋于稳定,越稳定,就意味着在这个制度内,想要火箭式升迁也越难,也越看重你是不是真的有超强的本事,而不是你身后的家世背景。
    在科举制度下,为了不犯错误而被政治对手踩你上台,你行事也会逐渐向求稳的方向靠,越走到高位,保持初进官场的热血方刚也越来越难得。
    要出事了,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能强行保你。
    在先秦时代,礼制尚未彻底崩溃前,生来是什么身份就是什么身份,贵族是贵族,平民是平民,基本没有流动的可能性,完全看血统。
    两汉时,秦朝把六国贵族上层全部清洗了一遍,自己又迅速崩溃之后,等于上层一下子造成了大量的权力真空,社会秩序大洗牌,平民才有了出将入相的可能性。
    但察举制这东西,靠的是各地推荐人才推荐,这里面就大有猫腻了。
    随着承平日久,地方大族开始崛起,他们自然会利用手里的资源去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利益。
    拉拢地方官员,推荐自家子弟,排斥平民。
    日后等自家子弟做了地方官,又会被地方大族拉拢,或者干脆推荐自家后生。
    往复循环,国家官制就又滑落到了一小群人的手里,这批人就是所谓的“士族”。
    另外,皇帝也不是傻子,察举制既然慢慢变味了,为了对抗逐渐崛起的士族,皇帝也懒得再以正规渠道选拔人才,谁知道正规渠道得到的是不是士族代言人,转而另外提拔外戚、宦官势力为己所用。
    于是,两汉士族、外戚、宦官之间斗的格外强烈,平民最终还是门外吃瓜的。
    曹魏,南朝,士族在6世纪中叶的侯景之乱中被大批屠杀,稍早一点北方也发生了“河阴之变”,北朝士族也被尔朱荣等叛贼们清了,醉生梦死的腐朽旧势力退出舞台,给新势力留出了发展的空间。
    统一的华夏终于有了希望,只有充满朝气的新兴势力才担负得起这个重任。
    新兴的杨家也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但是,如果制度上不改革,换汤不换药,那迟早也要再度滑落到士族醉生梦死,平民无法出头的灰暗时代。
    杨家站在统一全国的高度上,自然不可能认识不到潜在的危机。
    为了防止重现魏晋南北朝,皇帝阶层的黑暗时代,隋朝正式推出了科举,早在南朝时就已有雏形,但有根深蒂固的士族势力在,最终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扶持外戚、宦官风险太大,杀敌一千也要自损一百,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试试把普通人拉进来与士族们相斗。
    当然,对于平民来说,一辈子都是平民的黑暗时代,终于要到头了。
    杨家的作死,让隔壁亲戚李家迅速取代了杨家并再度统一中国。
    隋朝的改革因为政权的迅速崩溃嘎然而止。
    于是,李家接过了这一大旗。
    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以这等能耐,自然不会害怕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