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习惯称之为“游牧汗国”。
他们的首领一般叫“可汗”或“单于”,由内姓部落各酋长直接选举产生,军事民主制。
然而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坏规矩的搞成世袭继承。
而这就很容易由继承问题引发内耗,比如“诸弟之乱”。
当内姓部落在草原的实力在内耗中下降之后,新崛起的强部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草原霸主,建立自己的内姓部落集团重新主宰草原。
这类纯游牧政权比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吐谷浑、薛延陀、回纥、黠戛斯,甚至明初的北元也是有元朝体制空壳包装的游牧汗国。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气球”看似很强很大,但实际上一扎就破。
内姓部落对草原的统治靠的是威望,而这种威望是建立在内姓部落的实力和影响力之上。
所以只要盯着内姓部落决战,消耗它的有生力量或者灭掉它的威风,草原自然而然就会“改朝换代”。
汉朝就盯着匈奴决战,恨不能像打霰弹枪一样多路出击,宁可一堆人在茫茫草原、戈壁上迷路到无功而返,只要有一路找到匈奴核心部落,逼它决战就能把匈奴打到崩溃。
唐朝也是就盯着东突厥决战,然后一战把突厥打到失势龟缩在漠南,薛延陀趁机崛起占据漠北。
然后又决战沉重削弱薛延陀势力,回纥可汗吐度迷乘机帅部投唐并联手灭了薛延陀,随后请求唐朝管辖漠北,这才有了都护在燕然。
明朝朱棣五征漠北,三次就追着太师阿鲁台部打,可能总计也就杀伤几千人。
然而阿鲁台在草原的威望被这么打的下滑很快。
不久瓦剌部的脱欢成为了草原众望所归的猛男,打败了阿鲁台势力,瓦剌暂时统一了草原。
而他的儿子正是后来明英宗的小迷弟“也先”。
另一种政权就比较可怕了,它的制度基本上就是抄袭中原王朝的。
在汉人农耕的地盘就用中原王朝统治方式在地方设立州郡长官、节度使,杜盗匪,劝农桑,立学堂。
但在草原游牧区,就编户齐民并按等级分工合理调配各部牧区。
它们的统治者一般称为皇帝或者大王,都实行世袭继承制度。
相对于前者游牧汗国而言,这种政权的组织架构更稳固,民族凝聚力更强,不容易爆发内部矛盾。
即使被外族打到亡国还可能焕发第二春,比如辽朝与西辽,很容易死灰复燃,抗打击能力很强大。
这类政权还有高句丽、金朝、辽朝、西夏朝、五胡十六国、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国,以及后金。
这种政权是绝对不可能靠几次决战就能打败的,相反会在上升期不断壮大和吸走各种文明的精华,成就大一统之势。
明政府在建立之初,曾重创蒙古草原政权。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惠宗北奔上都。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惠宗北走应昌。
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率东路出居庸关,直克应昌,惠宗之孙及后妃、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师。
时元惠宗已卒,太子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在和林即皇帝位,年号宣光,以明年为宣光元年。
宣光元年,1371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
中路与东路为北元所败,此后战局陷入胶着。
宣光八年,1378年,北元汗死去,庙号昭宗。其子继任为元朝皇帝,称乌萨哈尔汗,年号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