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689 胡大民】(1/6)
    因为在现代没有进过体制的关系,所以对现代的官场考核,韦宝是知道的很少的。
    他也没有兴趣知道现代是怎么做的。
    因为,在现在所处的1625年,不久之前就是张居正的时代。
    在考核官吏,淘汰冗官冗员方面,张居正就做的不错,做出成绩了。
    韦宝觉得只需要照搬张居正的考成法,已经足够。
    考成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考核制度,目的是注重考核工作实效提高效率。创立者是张居正。
    张居正上疏请行在内政方面提出著名的考成法,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最后明神宗批准了他的请求。
    韦宝现在打的旗号,不正是裁撤冗官冗员嘛。
    张居正倒台之后,万历几乎将张居正全盘推翻,但考成法是留了下来的,据韦宝这段时间的了解,各部各个衙门,其实还是有考核这回事的,只是已经名存实亡,不会有人认真对待,也没有人认真搞。
    吏部、都察院,这样的重要衙门都三天两头的换人,连内阁的阁臣都进进出出像上厕所一般,还有谁会在意考核官吏
    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
    但明代吏治,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者流于形式化,或成为官员们争权手段。
    张居正眼见了官场中的丑剧和制度变质,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执行“考成法”重要特点即所谓“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张居正的考成法中,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
    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万历三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抚按诸臣54人。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以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
    万历四年,朝廷规定,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者一律给予处罚。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山东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
    张居正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张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
    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
    同时,张居正又广泛增添人才,提拔拥护改革、政绩卓越的官员,委以重任,因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
    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这样得出六部、都察院、六科、内阁的问责式架构上,层层查检,内阁总括其成,是内阁成为实际的政治中枢的例证,成就张居正的改革吏制统治体系。
    张居正的考成法对廉政建设的启示有三条。
    注重考核工作实效,提高效率。
    中国历史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