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鱼道“突突,呵呵,姐姐,真是可爱,既然老天和人都能感应到彼此心中的尊敬,为何不能沟通联系呢”
噗噗鱼笑道“呵呵,说的对,姐姐就是可爱,很多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就好像是出生的婴儿一样,总是让人有点怜惜”
仙鹤童子傲白道“由于人在静止和运动中,都受宇宙星体影响,都能接收到宇宙间的这种或那种的信息,即吉或凶的信息;同时也向宇宙间发出这种或那种吉或凶的信息。由于有信息同步或异步作用,形成了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吉凶祸福的全过程,这就是一个“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全过程。”
天歌说“天人合一什么时候有的呢有记载的”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天人感应思想起源很早,散见于古文献之中。洪范说“肃,时寒若”,“,时旸若”,认为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这是天人感应思想的萌芽。古时盛行的占星术,依据天体的运行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是天人感应思想的直接来源。汉代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阴阳家的思想,使天人感应说臻于成熟。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遇之变”,使天人感应思想趋于系统化。”
突突鱼道“天人感应之说,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儒家六经中的尚书洪范。洪范曰「曰肃、时雨若;曰,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意思是说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噗噗鱼道“春秋之所以重灾异,是因为孔子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关系,人类的行为会上感于天,天会根据人类行为的善恶邪正下应于人,天下应人的方式即是用灾异来谴告人,使人反省改过。「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有德必能感应上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另一方面,孔子强调“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春秋公羊传僖公十五年云季姬归于鄫。己卯,晦,震夷伯之庙。晦者何冥也。震之者何雷电击夷伯之庙者也。夷伯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孚也。季氏之孚则微者,其称夷伯何大之也。曷为大之天戒之,故大之也。何以书记异也。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云「冬,蝝生。未有言蝝生者,此其言蝝生何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幸之者何犹曰受之云尔。受之云尔者何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何休公羊解诂注云「上谓宣公,变易公田古常旧制而税亩,应是变古易常而有天灾,众民用饥,言宣公与此天灾饿后,能受过变悟,复古行,中冬大有年,其功美过于无灾,故君子深为喜而侥幸之。」蝝即虫众,今谓之煌虫。始生曰蝝,大曰虫众。依春秋书法常例,书虫众而不书蝝生,因始生之蝝尚未为灾害。而春秋变例所以书蝝生者,因宣公于天灾后能反省改过复古制,故孔子为宣公侥幸而书之。传中明言宣公变古易常天应之而有灾,即是天人感应之义。”
天歌说“春秋公羊传”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是的春秋公羊传多达十六次明文指出「此何以书记灾也。」又三十二次点明「此何以书记异也。」如「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然则何以不言旱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何以书记灾也。」5何休注曰“旱者,政教不施之应。先是桓公无王行,比为天子所聘,得志益骄,去国远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按何休之解,旱灾乃政教不